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采用了录像解析、BIODEX力量测量、SRM场地自行车测试系统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江永华和姜翠华比赛和训练中的动作技术。为女子500 m计时赛获得取得历史性突破的银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参加"2002 年全国青少年自行车比赛"的200 m计时赛项目的女选手共58人为研究对象,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测试与评价理论,探讨了参赛自行车女选手青春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形态素质特征,建立相应的形态素质结构评价模型和等级评分评价表.旨在为我国短距离自行车女运动员的选材和评价运动员在青春期的形态素质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特尔斐法调查有关的专家、教授和教练员确定了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并以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女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建立了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今后的训练、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31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147次运动成绩以及与其所对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验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结果利用优势分析法进行验证,得出影响我国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以及两个等级的回归方程.依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制定出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发展均衡程度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3种评定标准,并结合我国一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诊断分析,为综合评定我国优秀女子铅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提供较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参加2004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七支队伍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四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我国甲A女排运动员四项专项身体素质在运动员全过程多年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使排球运动员对自己在全过程多年训练中专项身体素质变化过程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教练员能够有一个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思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6.
借助递归神经网络强大的动态映射能力,提出了反映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关系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的缺点,在不需要事先确定模型数学表达形式的条件下,更为准确地映射出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且运用建立起的神经网络模型,绘制了素质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为跳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有关技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存在从事专项训练早、达到最高成绩年龄小、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短和运动员退役早等问题;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小和腾起角度偏小,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今后训练中应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运用有效力量训练手段加强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增强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快速起跳能力.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运动是自行车运动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踝关节肌群的等动测试研究,有助于对踝关节肌力特征进一步认识,对下肢运动及运动仿真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结合运动专项研究,可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运动训练.应用等动测试系统(Cybex-6 000)对8名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踝关节肌群进行等动向心测试,测试设置60°/s、120°/s、180°/s三个速度档次.测试中,每个运动员每一速度做4次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踝关节肌群肌力矩-角度曲线的极大值出现在起始侧,曲线较平滑且为单峰;踝关节背屈肌群的峰力矩角度随着测试速度呈现高速提前的趋势,而跖屈肌群的APT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比赛成绩的技术因素主要是完成质量.2)运动员比赛成绩除技术因素外,还受到心理与临场发挥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3)运动员在比赛中分别采用了提高难度、提高完成质量和难度与完成质量同步提高三种战术.4)国内采取特定"一加三减"规则有利于蹦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情报资料和近年来一些重大比赛的实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我国500m计时赛成绩水平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为该项目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跳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与素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辉  任弘  林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54-1056,1059
通过对包括国家集训队员在内的我国172名跳水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测量和结果的分析,明确了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血红蛋白、平衡能力、视力、时空感觉,以及手臂力量、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空翻速度、灵敏协调性等各项指标的特征和优秀标准的范围,为跳水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标准,为我国空手道项目训练监控和备战奥运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体能指标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采用百分位数法和加权法建立评价标准。结果: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指标模型由克托莱指数、上肢长、体脂百分比、最大摄氧量、最大无氧功率、20秒拳拳组合、立定跳远、10秒高抬腿+左右冲拳、30秒迎击强度靶9项指标构成。最大无氧功率和20秒拳拳组合所占权重最大;根据不同组别,分别建立了体能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标准。结论:体能指标模型值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差异,体能评价标准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高大化趋势,我国明显不足;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好和耐力强等基本身体素质,我国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较大;制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99年参加体育加试的山东省考生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1)男女四项素质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反映了体育考生生源总体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趋势是合理的.2)评价标准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体现了素质间相互评价的可比性.3)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代表各自素质类别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全面地反映了考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指标效度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构建我国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体能状态评价模型,运用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选取的12名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进行体能状况研究。模型参数筛选是建立在运动员负重训练的基础上,选择与体能状态最为密切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相关的指标,采用肌电采集系统、等动测力系统、三维人体扫描系统及DXA等实地测试运动员备赛期12周训练中体能变化的相关数据,通过生化监测系统,追踪受试者训练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准确评估运动员的体能现状,为建立中国健美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身体形态的均衡性,机能的稳定性和素质的可控性是评价我国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体能状况的主要依据。结论:身体形态研究表明,受试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的围度发展不均;四肢与躯干及全身脂肪分布失衡。身体机能研究表明,受试运动员血睾酮水平处在中下区间;血尿素水平处于偏高区间;肌酸激酶高于参考值上限。运动素质研究表明,受试运动员大腿正面肌群与后侧肌群、手臂前侧肌群与后侧肌群力量发展不均衡,大腿肌肉各个肌群的发力控制能力相对较薄弱;伸肘关节在等动模式运动时的肌肉力量控制能力较差;手臂肌群发展较好,腿部肌肉发展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7.
拳击运动员的骨矿成分与形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X"线拍片法及一些形态测量方法,研究了拳击运动员骨矿物质的特点.结果发现:1)进行拳击运动员有利臂和非有利臂之间BMC和BMD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2)拳击运动员的BMC和BMD均高于一般人.3)拳击运动员和对照组之间的派生指数"前臂长/上肢长×100"和围度派生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