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艺术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本文从基础性法律教育和专业性法律教育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艺术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袁媛 《江苏高教》2020,(9):67-72
专业选择权是在读大学生按照独立平等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与未来愿景等进行选择或调整专业的权利。它产生于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教育契约关系,并在法律上从属于公民的学习权,是大学生在实现受教育权与发展权方面的法律资格与尊严展现。当前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施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国家法律制度障碍引起的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界定不清与保证机制缺位;二是大学管理制度悖论,导致了严苛的限制性条件对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剥夺;三是资源与需求的冲突,导致个体发展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进而对专业选择权的扼杀。因此,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施需要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对大学生专业选择权进行合理规约与必要救济;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方式淡化专业界限,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构高校管理理念,强化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法制教育一直都被认为是德育的一部分,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没有真正的独立地位,并未真正予以重视,很多高校课时没有保障,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落后,非常不利于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目前亟须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以期实现健全法制教育体制、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体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力文 《甘肃教育》2010,(13):13-13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我国高校虽然为各专业的学生设置了《法律基础》课,但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在法律层面掌握、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掌握和提升是其立足社会的根本要求,其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终体现,也是我国打开国门,加强国际交流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制教育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法律教育,是普通高校非专业化的法律教育,其对象主要是高校中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法律基础>(必修课).另有部分学生选修一些法律专业课及自学法律课程,这一些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高校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现状.他们对法律教育的需求,旨在为将来提高法律教育水平,完善法律教育体系奠定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学理论、教育理论以及实践依据出发对大学生专业自主权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赋予大学生专业自主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出台维护大学生专业自主权的法律规定,废止对大学生转专业的种种限制,以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受教育权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的。在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中进行法律教育,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法律教育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教育过程本身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重道德教育,轻法律教育;重义务教育轻权利教育;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轻法律意识的培养等等。因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9.
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中国,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安全防范专业及法律专业必修的科目。大学生中存在法律意识与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它根源于社会、网络、教育及其自身认识等方面因素,安全防范专业的大学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提出了采取点面结合、拓宽途径、以案说法、注重实效等措施,并逐步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推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真正掌握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法律知识,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造就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依法办事的"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11.
赵威 《福建高教研究》2005,(4):96-97,171
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法律专业以外的大学生,这门课程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思想政治素质中要求具备的。近些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12.
法律社团是特殊的大学生专业社团组织,在法制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多种因素制约了该功能的发挥。本文以专业指导教师为研究视角,着力探索通过法律社团推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 1.法律意识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高校的学生都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除法律专业学生外,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基本上是零碎不成体系的,尤其是女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女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一些女大学生不能自觉地以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区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强化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存在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包括专业法制教育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为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提供教学素材;修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法制教育;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思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法律+外语复合型大学生的培养是当今市场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法律+外语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教改建议,对法律专业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涉外办案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刘佳 《学周刊C版》2024,(10):155-158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在权力约束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法律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路径。基于此,本文对法治建设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在明晰法治建设与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其在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现状,指出现存挑战。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主体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的路径,为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做出努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专业技能型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越来越关键的影响。通过界定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概念和特征,以样本分析的方法探讨其法律素质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提出提高其法律素质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平安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实行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以及专业等素质,影响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剧增,大学生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非法学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专业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法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横向知识认知的局限和课本法律理论知识高度浓缩的特点,需要在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法律案例来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20.
金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8,27(3):100-103
现在高校全面开始的“两课”已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承担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为此高校应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