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独具特色的名篇。它以简朴的内容、明快的节奏引起《诗》家的关注。诗三章,章四句。全文如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中的《螽斯》、《桃夭》、《芣苢》、《鱼丽》四篇作品中,都反映出一定的生殖崇拜文化。通过对这四篇作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诗经》中包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体系,认为社会生产力和宗法制是形成生殖崇拜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主题词:《诗经》解读如果春天有节奏,那再没有比《诗经》中的《芣苢》更贴切的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共三章,每章四句,叙述的是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女子们三五成群,在山野里采摘芣苢的劳动场景。这首诗的诗人真是很会﹃偷懒﹄呢,除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  相似文献   

4.
张朵 《语文知识》2009,(3):4-5,8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论文献。其中,第八简集中评论了《诗经·小雅》中的五篇作品,这些作品,历代都有较多解读。孔子认为,《十月之交》的特点是善于揭露和批判,《小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怀疑。这些评论,对推进《诗经》相关作品研究的深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历代的解诗者,往往从表象论述它,忽视其深含的文化史意义。笔者认为,揭示《芣苢》诗所表现的客观现实和“芣苢”自身的观念意义,对于我们多角度地研究《诗经》,研究原始文化的深层蕴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如《诗经》的《周南·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  相似文献   

7.
《芣苢莒》在《诗经》中,因其独特的朴素美和韵律美而受到研究者的好评。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段鉴赏十分准确的道出了《芣苢》的意境美,深得此诗个中三味。  相似文献   

8.
《诗经·卫风·氓》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篇,许多解读者将其理解为是讲述男子"氓"始乱终弃,女子从甜蜜的婚姻中逐渐清醒并走向决绝的选择历程,图解的是千年不变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主题。但再次细读全文后,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氓》这篇文章更像是卫国女子的个人独白.  相似文献   

9.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10.
农事诗的教学开始于对其内涵的明确,经于对其特点的总结,落脚于对其任务群的设计。因此,在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编排的前提下,文章以《诗经·周南·芣苢》和杨万里的《插秧歌》两首农事诗为例,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12.
《诗经·关雎》篇之前,有一段序言,我们通常称之为《毛诗序》,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其后无论是郑玄的笺,还是孔颖达的疏,亦或是朱熹的僻集传》,大体上都是秉承着《毛诗序》“后妃之德”的立论宗旨去解读《诗经·关雎》思想内涵.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著名学者对“后妃之德”接连发难,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择》和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不同意《诗经·关雎》是关于“后妃之德”的“附会”之说,认为它仅仅是一首民间自由情歌,此说影响甚大,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关雎》篇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先秦的“隐语”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对”后妃之德说”的合理性做出阐释,力图接近与还原《诗经·关雎》立意宗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八佾》篇"子夏问诗"和《阳货》篇"教伯鱼读《二南》",分别阐述了《论语》诗教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复质"与"广大"。从《春秋》"复质"思想出发,结合《诗经·周南》中的《汉广》《汝坟》两篇的具体文本解读,可以把《论语》诗教思想中的"复质"和"广大"两层意思联系起来,获得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可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通过与同单元其他课文进行对照,初探课文的主题;其次通过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课文的文眼与朗读方式,体会两篇课文的诗意;最后探究课文的写法,以体会作者的写作初衷,完成课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诗经》305篇作品中,许多篇目与植物有关,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在农事主题中出现。梳理、分析《诗经》植物的文化渊源、农事主题中各类植物以及农事主题中的植物与祭祀之文化内涵,可以管窥《诗经》中的植物在农事主题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蕴,从而透析周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诗经·蒹葭》以其耐人寻味的意蕴、朦胧渺远的意境、深沉低回的情感和蕴含其中的至真至美的向往与精神追求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感叹与鉴赏,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与对其内容的不同解读。通过对《诗经·蒹葭》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诗性气质及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17.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诗经》的《召南·野有死麕》历来备受争议。文义之争、文体之议、诗旨探寻成为后人解读该诗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解读此诗。一方面应关注当时周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编诗者的意图,这涉及该首诗歌主题和体例的选择与呈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褚斌杰、潘啸龙等前辈学者对《诗经》中的"梁""笱"意义,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解读与阐释,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将《诗经》中含有"梁""笱"意象的4首诗即《邶风·谷风》《齐风·敝笱》《小雅·小弁》《小雅·何人斯》互相对读,以"诗"解"诗",可以给出新义。由"鱼"象征女性情偶入手,则"梁""笱"是男性情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