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通过对后发企业追赶和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后发企业视角重新阐释破坏性创新内涵,从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技术及政策的多维角度整合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继而从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和路径两个方面总结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方式,探索性地构建基于后发企业视角的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高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定量研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不但为本土后发企业带来了众多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其捕捉市场机会、实现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成长率、需求偏好动态性、市场分层清晰度、技术迭代速率、技术创新空间、技术获取难度、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产业内部知识流动、税收优惠力度、人才储备制度、政府服务体系、融资体系建设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建立起领先的市场优势地位。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本土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并急需通过竞争能力的提升来改变市场地位落后的现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后发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破坏性创新更适合不具有技术优势的后发企业;此外,借助联发科公司的案例深入探讨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发现:在中国通讯技术由2G到3G、再到4G的演进过程中,联发科公司的竞争优势构建分别经历了机会识别、价值网络重构、主流市场破坏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烨 《软科学》2008,22(2):104-106
对破坏性创新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破坏性创新的目标市场不一定是边缘客户,还有可能来自于原有主流市场上的客户,集中阐述了破坏性创新产品的市场进入的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学术界和商业实践中最有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有关创新和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构建基于价值系统的破坏性创新分析框架,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四个维度阐述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战略分析框架,以奇瑞汽车作为案例,从技术、市场、组织和政策等角度探讨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影响因素与演进过程,以期为破坏性创新理论发展提供新的实证证据,同时为我国后发企业实践和应用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共享出行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灵活、高质量的出行服务,惠及大量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引起政府、原有主流企业出租车行业的极大关注。Christensen教授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可以为我们分析共享出行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以及出租车行业在新模式竞争下如何维持自身优势或找到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共享出行已经具备了目标市场破坏、低价格入侵和破坏性技术优势的破坏性创新关键特征,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传统出租车行业应该积极做出响应,从提高延续性创新的角度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破坏性创新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创新的动力,即技术与需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技术替代模式,从技术层面解释了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了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创新为后发企业实施赶超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环境扫描是实施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关键是实现环境扫描与颠覆性创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匹配和双向动态耦合。分析了后发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困境,构建了基于颠覆性创新的环境扫描研究框架。把颠覆性创新生命周期分为起步期、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将技术、市场因素与颠覆性创新阶段性特征结合,分析了技术、市场双元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生命周期与环境扫描的双向动态演化内容。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不同阶段探究后发企业环境扫描框架的空缺,揭示了后发企业技术与市场环境扫描对颠覆性创新决策的动态优化过程,为后发企业完善基于颠覆性创新的动态环境扫描体系,识别颠覆性创新机会窗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破坏性创新的定义,并总结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分析破坏性创新实现方法,阐述破坏性创新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分析尚存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战略反应的解释模型,运用合法性机制解释在位企业面临破坏性创新的战略反应过程。研究认为:在位企业针对外部破坏性创新挑战的战略反应,取决于破坏性创新的外部合法性和内部合法性高低构成的不同情境。具体而言:当创新外部合法性与内部合法性均处于低水平时,在位企业选择关注行为;当外部合法性高且内部合法性低时,在位企业将被动参与破坏性创新;当外部合法性低且内部合法性高时,在位企业会积极推进破坏性创新;当内外合法性均高时,在位企业会主动参与破坏性创新。  相似文献   

16.
逆向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海尔和迈瑞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究了基于利基市场机会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结果发现:基于市场轨道的市场创新可以为后发企业创造逆向创新的机会,且利基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路径呈现多元性;基于本土的创新能力是后发企业利基市场导向逆向创新的重要支撑;利基市场拓展与基于本土的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促进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汽车行业一种破坏性创新出现的前奏,将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我国汽车企业可以通过破坏性创新,追赶与发达国家在传统汽车技术上的差距。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框架,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对丰田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研究结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深入剖析,并通过情景化方式,从理论高度构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研究发现:在颠覆式创新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不同的耦合模式,并通过技术、经济、关系的双向嵌入耦合互动,从而实现耦合效应的逐步增强,进而构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争优势以打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和竞争格局,实现跨越式赶超。  相似文献   

19.
破坏性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性竞争工具,对企业突破成长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奇瑞公司为例,使用扎根理论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奇瑞公司的成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情境化方式构建出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成长模式框架。研究发现,奇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嵌入了破坏性创新战略,通过技术破坏、产品破坏、市场破坏和服务破坏等方式完成了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并实现了快速成长。归纳总结了奇瑞公司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成长模式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破坏性创新是企业不连续性变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企业创新中十分重要,相关研究也很丰富。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概念的各种内涵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破坏性对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不连续性影响进行解释,紧紧抓住破坏性创新使供需各方产生“失效”的内涵特性来重新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界定和分类。进一步,基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失效”内容,系统梳理了破坏性创新的促进和制约因素,分析各类因素在破坏性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布。然后,针对破坏性创新实现机制分散化的研究现状,从破坏性创新内涵出发,将实现路径归为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连续、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不连续和供给方连续—需求方不连续3类,并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路径选择和不同路径实施过程的具体思路。最后,尝试构建破坏性创新的研究框架,并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