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评估及其驱动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少的自然消耗实现人类福祉最大化,促进可持续的福祉提升,是生态福利绩效概念的核心内涵。本文通过构建生态福利绩效模型,将生态福利绩效模型分解为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两个驱动效应,应用DI指数和DEA-ML指数分别对影响中国31个省域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及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6—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在空间上呈“京津沪率先提升,然后由东向西”拓展态势。② 2006—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增速明显慢于人均生态足迹增速,使得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下降趋势。③中国人类福祉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人类福祉增速慢于经济增速。中国31个省域分为中福祉增长和低福祉增长两类,其中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云南11个省域为中福祉增长类型,其他20个省域属于低福祉增长类型。④ 2006—2016年中国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⑤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提升整体由福利效应和生态效率共同驱动,根据驱动效应分解和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情况,本文将中国31个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分为经济主导提升型、福祉带动提升型、福祉滞后下降型、经济滞后下降型、总体下降型5种类型。本文深化了对生态福利绩效变化的驱动效应的认识,对中国不同类型省域采取差异化的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值法,以生态福利视角,选择重庆8个各具特色的小镇,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投入指标,从收入、健康、教育三个维度对居民福利产出进行量化评价,并运用Super-SBM模型,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消耗标准煤和废气排放这两项指标对生态福利绩效影响最大;大部分特色小镇的REEI指数得分逐年降低,RHDI得分均逐年增加;在综合评价中,6个区县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数呈上升趋势,永川和涪陵呈下降状态;并对8个区县的绩效得分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国平  朱远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04-1510
 构建了一个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福利绩效总效应分解为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07年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和法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均值较高,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绩效增长较快;(2)巴西的技术效应为负,但服务效应在G20中最高,印度的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同时为负;(3)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较低,虽然技术效应最高,但服务效应最低,导致总效应为负值。最后,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选取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专利申请数四个指标,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四大地区和31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四大地区RD投入绩效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31省市RD投入绩效较高的有安徽等地、较低的有吉林等地,其余省市居中。2004—2013年,北京等地的RD投入绩效总体增长较快,广东等地总体下降较快,其余省市总体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本文运用熵权法-超效率SBM和空间相关分析,以京津冀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5-2017年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大多数城市呈现波动上升最后趋于平稳态势。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观察分析2006、2010、2013及2017年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类变化图的变异,发现中心地市北京、保定、廊坊以及沧州主要形成高值聚集区;边缘地市邯郸、邢台、唐山和张家口组成低值聚集区,这就需要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经济生态福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21,35(2):46-53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运用改进的SFA方法测度了2004~2017年黄河流域79个地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值,考察其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其收敛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稳步上升,呈现以山西为重心的"西北—东南"分布格局,且一直保持"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态势。考虑空间互动,流域及其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上游却不存在;引入控制变量,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显著提升,表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特征,但相关变量对收敛显著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未来应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效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空间溢出渠道,促进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协同提升,使各地在错位分工中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面板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18年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了国别比较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为:(1)2018年英国、法国、阿根廷、巴西、德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较高,1990—2018年间英国、土耳其、德国、意大利以及巴西等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增速较快;中国2018年碳排放福利绩效和历年均值在G20国家中都排名靠后,且增速较慢,表明中国低碳竞争力缺乏静态和动态优势。(2)城市化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外贸依存度以及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对碳排放福利绩效有正向影响;政府规模与碳排放福利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政府规模存在治理门槛。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琳  郑月龙  闫志伟 《科学学研究》2018,36(7):1305-1313
与知识服务机构建立联结是制造企业获取服务创新资源的重要路径,多样化联结究竟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缺乏关注但亟待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203个制造企业为样本,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伙伴多样化、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对跨界搜索经验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结伙伴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线性效应,但没有曲线效应;跨界搜索经验调节联结伙伴多样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跨界搜索经验增强了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曲线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证实。本研究结论推进了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多样性进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启示。, 与知识服务机构建立联结是制造企业获取服务创新资源的重要路径,多样化联结究竟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缺乏关注但亟待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203个制造企业为样本,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伙伴多样化、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对跨界搜索经验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结伙伴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线性效应,但没有曲线效应;跨界搜索经验调节联结伙伴多样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跨界搜索经验增强了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曲线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证实。本研究结论推进了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多样性进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可持续、人类福利以及两者间关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生态福利绩效概念的提出与相关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具有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均被缩小;环境规制负向影响制造业绩效的总效应,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后,总效应的负向影响将被缩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总效应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这3种效应的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测算2000—2010年间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影响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短期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呈逐年下降趋势;(2)驱动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排放比率,所有年份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小于0,表现出抑制作用;(3)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预测值为0.062,减排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2.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内涵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制造业新型化转型绩效评价模型,利用全国30省市2005—2016年制造业年度数据提取了经济推动、技术进步、能源节控、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5个公共因子,并分别进行了制造业新型化转型绩效的横向截面对比与纵向时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层面制造业新型化转型绩效总体上呈稳步提升态势,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三大梯度"形势与"东部引领、中部赶超、西部追赶"发展格局,且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但地区之间转型绩效差异较大,转型绩效值较高地区多集中在东部,而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成为提高制造业新型化转型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位理论框架下,以我国30个省市2002年-2018年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研究各省市生态位发展进程,并构建STIRPAT模型测算双向FDI对工业用水量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各省市生态位程度并不相同,北京等6省市为高生态位地区,河南等11省市为低生态位地区.双向FDI在不同生态位地区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IFDI促进了低生态位地区工业用水量的增加,而对中、高生态位地区的工业用水量表现为抑制作用;OFDI促进了中、低生态位地区工业用水量的增加,但在高生态位地区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双向FDI结构布局,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5,(12):126-130
研究立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及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特征,分析以CO2排放为代表的环境资源、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HDI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及其理论内涵;建立碳经济、碳福利及经济福利绩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并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三种绩效的变化及原因,凝炼出提高绩效的空间环境发展、社会发展及政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丰裕度、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各指标变量都通过了莫兰检验,存在空间关联性,模型的最佳形式为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丰裕的自然资源不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即存在创新资源诅咒,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控制变量人均GDP增加和人均财政科技支持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3)临接矩阵、反距离矩阵和社会经济权重矩阵下SDM各变量空间效应都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不仅降低了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其他省市的创新能力水平也显著负相关。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抑制其他省市创新能力水平。控制变量方面,FDI对本地区创新能力提高影响不显著,但促进临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均GDP增加提高了本地区的创新能力,但抑制其他省市的创新,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增加有利于本地区和临近省市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托,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研究政府资助、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处于低度或中度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处于起步阶段,但各省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政府资助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不同创新阶段具有差异性,其中政府资助对技术吸收绩效影响最大;在政府资助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上,产学研耦合协调度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在技术开发和吸收阶段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技术转化阶段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1,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8)
利用2009~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其碳排放绩效并分析其驱动效应。选取资本、能源消费、劳动力为投入指标,GDP为合意产出、碳排放量为非合意产出,采用SE-SBM模型测算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其次,通过构造门槛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门槛效应,以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等控制变量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碳排放绩效呈现U型,东、中、西部存在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就中国现阶段而言,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存在双门槛效应,但是目前仍处在"绿色悖论"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程度对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工业比重与碳排放绩效负相关,未出现"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改革能源价格、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利用外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保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SBM-DEA超效率模型、Getis-Ord Gi*指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在绿色技术创新视域下分析2004—2016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空间分类特征和冷热点区域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利用263个企业问卷调查样本检验服务补救情境下顾客参与和企业参与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以及知识转移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的维度企业接触和企业投入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知识转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顾客参与的维度信息分享和互动合作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不具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