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数教科书上对排中律适用范围的表述是有缺陷的,部分作者对“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提出的质疑和责难也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就会导致“排中律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错误结论。如果在正确理解排中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把二律统一起来考察,不犯“推广”二律使用范围的错误,则自然会得出“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
排中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构成古典逻辑中所有证明的基础。随着多值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发展,经典的排中律面临着一些难题,我们应该对排中律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论排中律     
本文针对我国逻辑学界在排中律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混乱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排中律的内容是:如果问题涉及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人们在作出判断、发表意见的时候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二、排中律反对两种逻辑错误,其一是两不可;其二是模棱两可。三、排中律要求明确表态,但并不要求正确表态,不涉及确定一个思想的真假是非;排中律反对不明确表态,这并非不表态,而是在表态时含糊其词貌似有所断定而实则无所断定。四、排中律不能由假推真,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高中语文课本以及教学参考书都没有讲清楚,有些提法很不妥,甚或有错误。课本说排中律要求“保持思想的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但是,“模棱两可”究竟是犯了矛盾律,还是犯了排中律?这值得深究一番。  相似文献   

5.
矛盾律与排中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揭示命题真值的确定性的规律。矛盾律的一般内容和排中律的一般内容在一切逻辑中都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们在二值逻辑中有其特殊表现,这是由它们的一般内容结合二值逻辑的具体特点而产生的。由此出发,本文区分了矛盾律与排中律的根本内容与非根本内容,并就二值逻辑中矛盾律与排中律是否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是否表述矛盾律的内容、以及矛盾律与排中律是否适用于辩证思维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而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判断。作者不同意《普通逻辑》一书中提出的排中律也适用于下反对关系判断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逻辑界普遍把含糊其辞当作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来看待,而且这在绝大多数普通逻辑教材与辅导书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述。我们认为,把含糊其辞看作是违反排中律的一种逻辑错误,甚至把它等同于“两不可”,是与排中律的本意不相符合的,在理论与实践中也都是有害的。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逻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模棱”并不违反排中律刘跃进在逻辑教材和逻辑教学中,不少人把"模棱两可"看成是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我们认为,"模棱"和"两可"都不违反排中律.所谓"模棱"、是对矛盾的思想不给任何明确的回答,既不肯定何者为真,也不肯定何者为假.有时,它表现为对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十一院校合编的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逻辑》,在1986年出的第三版里讲到矛盾律和排中律时正式使用了"互相否定的思想"这一用语.关于矛盾律,编者写道:"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该书第119页)关于排中律,编者写道:"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杂文《立论》(《野草》)中,“我”和“老师”的对话是否违反了排中律的问题,存有争议,有些著述认为:《立论》中“我”和“老师”的对话,违反了排中律的基本逻辑要求。首先,“我”提出“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文中“老师”说,“说必然的遭打“即不说谎话而说真话的必然遭打。因  相似文献   

11.
排中律。排中律的定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不能同时给以否定的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为了避免永假式。例如,“A是B和A不是B”两个命题,在三同一的条件下,是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都给以肯定是违反矛盾律的,都给以否定是违反排中律的。而无论“都给以肯定”或“都给以否定”,都是因为涵有逻辑矛盾。因此,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维形式组合原则“避免永假式”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展开,或者说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律等值原则的具体规定。定义中的“同一思维过程”仍然指三同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包括:下反对关系的,如原式为SIP,继式SOP的等;矛盾关系的,如原式SAP,继式SOP的等。前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矛盾律、排中律是逻辑知识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教材只是并列地讲解了什么叫矛盾律和排中律,却没有讲清它们两者的区别。而不讲清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怎样才能讲清它们的区别呢?可以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阿凡提种金子的故事。大意是: 一天,阿凡提借了几两金子,在沙滩上筛起金子来。皇帝打猎经过,看见了,便问  相似文献   

13.
逻辑知识短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编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现在,分四个问题来谈谈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统称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为什么把它们叫做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呢?这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它们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传统形式逻辑中的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体现为重言式。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在传统形式逻辑中普遍有效,可是,它们一经引入正统数理逻辑,便会引起不符合人的普通逻辑思考实际的准逻辑悖论。故而,传统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传统形式逻辑中的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体现为重言式。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在传统形式逻辑中普遍有效,可是,它们一经引入正统数理逻辑,便会引起不符合人的普通逻辑思考实际的准逻辑悖论。故而,传统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排中律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许占君(内蒙古大学哲学系)目前人们对排中律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的理解尚不一致,大体说来,有两种观点。我们先从目前有权威且影响大的两部著作中引述这两种观点。其一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三、排中律所谓排中律,就是当我们思考或议论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有两个矛盾判断的时候,我们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不能有第三种的可能。如果遵守这一规律去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就具有明确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思维就要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逻辑学界中,有人说“模棱两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予以肯定,违反了排中律;有人说“模棱两不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予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还有人说“模棱两可”或者“模棱两不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一些逻辑学著作,其中甚至有权威著作,竟用“数理逻辑”方法“证明”矛盾律和排中律.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帕特里克·苏佩斯著Introduction toLogic一书(美国大学本科包括数学系用书),第一章就要求学生“用真值表判定PV~P(排中律表达式)为重言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本,第22页).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反证法就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来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往人们一般总认为反证法是以形式逻辑学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为基础的。譬如要证明命题“若 A 则 B”,根据排中律,只需证反命题“若 A 则非 B”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