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思政类微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烁 《科教文汇》2012,(6):24-25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改变着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思政类"微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博"时代下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主要平台,通过建设"微博红军"队伍、构建分层分类引导体系、强化议程设置功能等手段,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依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断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水平,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其中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俞艳 《科教文汇》2012,(17):21-2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文章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123"模式,通过形成一种氛围、完善两个体系、建设三个平台的模式,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根本,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品味、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但随着高校扩招,如何切实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却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从网络时代下如何让大学生想学、有东西学、善于学、有氛围学以及通过项目实训促学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晋辉 《科教文汇》2010,(31):20-22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容,居"五育"之首。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当前高校德育内容、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差。本文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德育创新、德育实践、基层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近些年来,高校社团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拟从社团种类、社团管理以及社团建设三方面,探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以期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促进社团文化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推进并实施优良学风建设需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一项重要举措。我们需以思想教育作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有力指导建设新时期的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林琛  吴昊  贾晓霖 《科教文汇》2011,(17):33-34
海南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抓手,以创新课程为依托,以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为途径,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创新院为基地,以学术科技活动体系为补位,创新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多方位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9.
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大学生,能有效展示个人魅力和涵养,同时彰显校园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与校园文明礼仪的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很不和谐;同时,高校文明礼仪素养培养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礼仪素养培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礼仪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礼仪素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常俐丽 《科教文汇》2013,(4):171-171,191
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大学生,能有效展示个人魅力和涵养,同时彰显校园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与校园文明礼仪的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很不和谐;同时,高校文明礼仪素养培养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礼仪素养培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礼仪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礼仪素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蒋西艳 《科教文汇》2012,(16):31-32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提升创新能力上存在"知"与"行"脱节,高校的教育机制、评价体系和物质投入跟不上发展形势的要求,社会未充分提供大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平台等问题,需要从大学生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实践、高校完善教育与培养机制以及社会提供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支持等角度探索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颖盈 《科教文汇》2012,(25):195-196
按专业设置大学生党支部是顺应高校"教工党支部建在学科"的趋势,营造师生共建的党建育人氛围,改进学生党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情感和教育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尤其适应和需要按专业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应在按专业设置党支部模式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班集体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第一课堂,也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应该是以和谐文化为指导、以人文关怀为理念,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集体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就高校图书馆助力大学生人文底蕴积淀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4点建议:引用关联规则做好图书推荐;营造人文氛围;彰显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秦碧滢  董迪 《金秋科苑》2009,(18):176-176
由于近年来民办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及其招生人数逐年规模化地增加,使得民办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突显出来。本文正是通过对民办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以高校最小组成单位"班级"为着眼点,从班级管理体系建设到学生思想的疏导和转变,以点带面地培养和改进民办高等院校学风状况。  相似文献   

16.
刘羽平 《科教文汇》2011,(11):18-19,26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为"以学生为本"。高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创造性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鹏祥 《今日科苑》2006,(11):109-110
高校校园文化是组织文化在高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由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用组织文化理论的高度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高校办学理念、学术氛围、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特色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青 《科教文汇》2012,(1):19-20,55
为实现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标,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学科重点化、课程精品化、教法现代化、考评多样化等多种改革。但教学实践中学术内涵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技术化"、"结论化"或"单科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形式浮夸、实效性低下。在倡导优良学术氛围的大学校园里,以改进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动态等学术内涵建设,无疑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经过长期积累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氛围,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独特的精神理念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目前的多校区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需要更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经过长期积累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氛围,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独特的精神理念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目前的多校区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需要更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