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2,(10):F0004-F0004
永川区萱花小学创建于1990年,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萱花路176号。校园占地35亩,是一所建校历史不长,发展迅速,就读学生众多的城区小学。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0人,教师165名,其中重庆市级骨干教师7人,永川区级骨干教师20人。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汇集了一支充满爱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近年在"我爱、我美、我乐"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小小萱花,天天精彩"的校训,逐步形成"心中开满萱花"的教风和"萱花绽放鲜艳"的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均衡是一种初级的均衡,优质均衡是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高级均衡,由初级均衡到高级均衡的提升,需要实现从差距缩小到差异合作的转变。优质均衡是均衡与优质的统一,无论是从均衡性的角度还是从优质性的角度而言,特色均衡都是优质均衡的内核和根本所在。特色均衡的实现需要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也是以特色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过程。轮轴式模型体现了特色发展同一化和多样化的统一,同一化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上,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路径选择上。  相似文献   

3.
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部分导读区域推进:建设特色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走向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带有方向性的举措就是促进特色学校建设。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未来道路的根本走向。重庆市区域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践经验揭秘:●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既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揭示问题,解析根源,从政府责任、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机制构建、师资培养、助学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以加快缩小客观存在于城乡、区域和学校间的教育差距,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让所有的孩子不但“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速重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以体制重构和制度创新为核心,是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是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但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出现了有悖教育公平的现象。本文拟就对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原因作以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杨雄  张磊 《今日教育》2013,(5):22-24
2006年,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被教育部称为中国职教发展第四种模式。2008年,"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荣获首届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最高奖项——优胜奖,收录入《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获永久举办权。2012年,成功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探讨职教师资建设主题。九年来,中央电视台、《人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为了有效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建立区域城乡教育协同体,从师资、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育理念等各个环节全面支持薄弱学校,增强其"造血"机能,从而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事实一再启示我们:教育资源稀缺的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决不能寄望于资源高耗型的外延式扩张。让每一个山区孩子都能享受良好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必须依靠精神和智慧的力量,走资源节约型教育内涵发展之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凝炼学校文化内核,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学校的"魂"和"根",是学校师生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规约,是学校师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与表现。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各地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十分突出,各地生均教育经费和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距明显,基础教育其它指标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因此。应该大幅提高基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区域基础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与京、津、沪相比。重庆市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重庆市的基础教育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重庆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重庆市着力抓好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应用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进入“十一五”。重庆市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达到西部领先。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重庆市提出了“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五项水平工程”和“构筑三条保障线”的战略举措。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及前景规划,本刊特刊登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阜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辖31个乡镇,758个行政村(居委会)。面积1842平方公里。总人口152.3万人。现有中小学618所,在校学生35.8万人。教职工9887人。其中专任教师9493人,校舍总面积67.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曲晓明 《吉林教育》2007,(11):51-53
桦甸市坐落在吉林地区东南部,总人口45万。全市辖1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5个市区街道。现有中心校以上学校52所,其中乡镇有初中9所,中心校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市直高中2所,完全中学3所(其中省  相似文献   

15.
特色化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实现新跨越,办出新的水平,必须寻找特色建设的新突破,为树立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发展策略,而学校发展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校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项研究报告立足于贵州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及贵州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以加强中小学校长,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建设作为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田明  李峰 《甘肃教育》2012,(22):5-8
这是一种散发着质朴醇香的教育,"尊师重教"是她的呈现方式;这又是一种流淌着生命气息的教育,灵动内敛是她的精神内涵。从"一个不能少"到"每个都教好",再到"每个都学好"的朴素办学历程,诠释着甘州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真谛,描绘着甘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人风景。张掖市甘州区的教育就这样浸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徜徉在丝绸古道上。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甘州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成才被大家称为甘州教育"活地图"。就是这个"活地图",在"两基"国检绘图时,却犯难了。"经过几轮学校建设,很多学校校址  相似文献   

18.
广丰县地处赣东北,是我省三个全国校本教研基地县(区)之一。全县各校立足课堂教学活动,确立了“教,学,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思想,以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提升”为主线,形成了常态研修文化,切实加强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交流的合作氛围。全县13组“教研协作校”定期举办的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活动,形成了一种以开放、互动、多元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校教研工作氛围。许多学校举办的教育节、科技节、教师沙龙等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沙坪坝是重庆市科教文化中心区,在这里,集聚了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19所高校、以重庆一中和南开中学为代表的100余所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在校学生达30多万人,教育人口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1/3。沙坪坝区更是沙磁文化、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教育历史传统。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当前基础教育从整体上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均衡发展成为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将是教育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突出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好学校的根本在于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