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8年揭晓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克莱齐奥获奖是因为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导文明和探求主导文明低层的探索者。克莱齐奥从年轻时就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曾三次来过中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  相似文献   

3.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1):157-15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5月22日在中国社科院从代表作《雪》谈起,以“我们究竟是谁?”为题作专题演讲,帕慕克敬重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帕慕克作品中国翻译沈志兴均来到现场。帕慕克主要探讨了小说的艺术力量,想像力对一个小说家和读者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在帕慕克看来,“小说提供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别人的生命,把其他人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的机会”,“小说的历史就是人类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的汇校本已经有所出版,但数量颇为有限,鲁迅作品汇校本的出版更是稀少。出版鲁迅作品的汇校本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可以见出版本的变迁、鲁迅真实的思想和语言艺术。随着鲁迅作品汇校的扩大和加深,鲁迅研究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佚名 《教师博览》2013,(1):19-20
<正>去年华裔科学家高锟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世界对诺贝尔奖,尤其是文学奖的梦想曾再次搅动了起来。对此,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角度,谈谈中国人应淡化这一情结的原由:目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除马悦然之外,要了解华文文学全凭要翻译成欧洲主要语言的译作。一种语言文字如果是处于相同、相近的文化渊源,如英、德、法、意、西等欧洲主要语种,那么相互间翻译的差异就很小。如果是处于不同文化渊源,那么因政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来为国内文人所关注,尤其在日本作家获奖后,仿佛中国文人得奖是必然的事。但奖项对人文理想主义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中国文学却涉及很少。作家们应放下功利主义,认真、积极表现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引领社会思想方向;而不是为了得奖而写作。  相似文献   

9.
朱英姿 《现代语文》2009,(9):144-145
本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两部巨著从作者、主人公、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在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文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青年报》消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最新散文集《别样的色彩》由世纪文景出版公司引进出版。2008年5月下旬,当帕慕克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业内及读者就对这部作品有所耳闻,但正式在国内引进出版直到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应邀在中国社科院作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这位75岁的老人,声音洪亮,演讲时不用稿子,兴奋地滔滔不绝。中国作家莫言、阎连  相似文献   

12.
贾永生 《教育艺术》2004,(12):32-32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文学自上世纪90年代始步入了发展的低迷期。广大文学工作者及文学爱好者万分怀念80年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兴旺,万分钟爱的那阶段涌现的文学上的宏篇巨制与短章佳作,那么为什么在政治清平安宁、经济突飞猛进、文化迅捷发展的今日,文学却走向低谷?这样的反常现象原因何在?令人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3.
李海波 《课外阅读》2011,(10):346-346
在鲁迅作品中常使用暗示的手法,以达到升华主题和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故乡》很成功地用冷进行了暗示。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总让我想到木刻。虽是一字一词的咀嚼,也能感到刀锋的犀利。  相似文献   

15.
钱理群教授主编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总数达五六百万字.这是一项填补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整理工作空白的重要工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钱先生为此书所写的《沦陷区文学总论》却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艺报》去年为此展开过讨论.本文仅就《总论》中涉及的有关鲁迅的两段引文的理解提出一些异议,就教于钱先生及文学工作领域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16.
张玲 《现代语文》2006,(9):35-36
辨骚即辨析届原及其骚体学创作的化价值和学价值。约1500年前,刘勰在其所《心雕龙》中特设《辨骚》篇,中国学中的辨骚问题由此正式产生并得到学长久关注。  相似文献   

17.
《红高粱》、《老喜丧》、《红白喜事》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描绘了中国封建婚俗及传统丧葬的生动画面。以《红高粱》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一方面揭示了封建买卖婚姻的残酷无情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了解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取迥等文化观念。而以《老喜良》为代表的描绘传统丧葬的文学作品,则使我们不仅了解中国丧俗的一般环节及形式,也使我们看到了老喜丧是悲与喜,生与死的悲喜剧。而这些同样也渗透着中国风俗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被大量删减,曾引起各方讨论。学生普遍认为鲁迅作品不容易解读,教师也深感教授鲁迅的文章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学习先生文章中的精神价值显得尤为宝贵。本文试图通过一次教学的契机,探讨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9.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3,(2):59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传来消息,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即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