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问题,主要研究产业梯度转移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关键是产业承接地的经济风险问题。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经济风险是产业升级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劳动力失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导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许多困境。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因地制宜,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产业转移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要。产业转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具有的劳动力、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厂房和租金价格、资源四方面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好承接产业的载体工业园区,不断创新机制,为产业转移提供机制保障,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使中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河南省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表现出明显的承接优势.笔者介绍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现状,并根据目前中西部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的竞争状况以及河南省的基本情况,为河南省有效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出了5点策略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点分析,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西部要抓住机遇,应遵循产业转移规律,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掀起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热潮,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根本是制度转移和制度承接,制度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关键的因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制度创新过程,产业转移承接实质是制度承接.该文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给现状,并针对现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缺失提出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方案,试图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高职教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职教育提升服务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要充分了解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打造产学研基地,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动参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河南应该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分别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模式及对策建议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速度的加快,郴州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高技能人才存量不足,商贸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缺口严重,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加强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所需人才总量;强化校企合作,开展合作办学,优化承接产业转移所需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促进商贸专业群集约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所需人才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方产业发展与地方高校的关系是密切互动的。皖江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地方高校知识、人才、技术等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应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改革,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参与示范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建设项目,服务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在地方产业转移升级中承担相应职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93 ~2013年安徽省的人口流动以及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将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加以综合运用来分析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与人口流动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第二、三产业是人口流动的格兰杰原因,由此表明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省外转移减少,这为中部地区能够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搞简单的行政区域平衡,以及不当政绩考核压力下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一些省份承接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化趋势。日益分散化的产业承接布局,抑制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导致整体经济效率的损失。必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路径,推动分散承接向集聚承接转变。发展战略上要摒弃行政区域平衡的传统观念,行政体制上要改革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式,制度设计上要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再配置与户籍改革联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对非重点产业承接区域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3.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经济过程,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承接产业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该做大做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选准产业、优化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产业转移与承接双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但同时利益分歧也日渐明显。如何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益、协调分歧是处理各利益主体关系的关键,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成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与合理承接的核心问题。产业转移与承接利益分享机制是各利益主体围绕分享的利益客体,在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利益分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分歧协商机制和冲突仲裁机制等具体机制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湖南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创新教育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动态地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根据就业岗位调整的要求,培养顺应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严重,而日渐加速的产业西移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形成更大的威胁.正确处理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是中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在于产业转出或转入之后其与转出地或转入地要素资源是否能够实现高度耦合。由于要素配置与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上的不匹配,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包括产业空心化、集群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表征在内的效率损失。具体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速度与劳动力要素区域转移速度不匹配、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错配、产业分工的空间锁定、技术封闭与技术转移迟滞等要素配置问题。要提高产业转移效率,一是加快发展创新主导产业,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外移的内在推力,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二是要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其市场自由度,增强其对资本流入的拉力;三是多举措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四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规划。  相似文献   

18.
略论金融如何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应抢抓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制定承接产业专业的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并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沿海地区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沿海地区的企业在静悄悄地转移。这样的转移,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是促进中西部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契机,是发达地区与落后的内陆地区的双赢共振。在信息瞬息万变,发展机遇稍纵即逝的形势下,内陆各地纷纷抢滩沿海,使劲浑身解数,抢占先机。如何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这块大蛋糕,该文就《永州日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系列专题报道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移承接力,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产业承接能力理论,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