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公生祠碑考陈显远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六十里,关下里许,有一座古城遗址,曾是南宋抗金名将吴(追封涪王)、吴(追封信王)兄弟的驻兵之所,故名“吴王城”。城址东北约150米处,两峰对峙,几至相接,形成峡谷,嘉陵江水穿过峡谷傍城东沿南下,宝成铁路削城址西侧...  相似文献   

2.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3.
河朔问题自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唐廷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在武宗朝,唐廷和河朔的紧张关系却曾一度出现罕见的缓解局面。其原因即在李德裕对河朔政策的成功。河朔自形成对唐中央集权的威胁之后,由于它在整个藩镇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一直受到唐廷的特别关注。因此,宪宗即位之初,对付河朔割据问题就成为当时裁抑藩镇方针的重心。其政策主要是:企图革除河朔节帅传袭制,或者通过折镇割州等手段削  相似文献   

4.
锐话题     
傍傍族反映的是社会心理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时下社会对成功的过度追求也在刺激着人们成为傍傍族。当今是金钱自信的时代,有钱了,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手段,都会赢得一片赞誉与仰慕。因此,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傍傍族现象,应  相似文献   

5.
清右卫建威将军是绥远城将军的前身,设置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是为防备噶尔丹的南下与加强对内附喀尔喀与漠南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巩固北部边疆而设。乾隆二年(1737)建威将军移驻归化城附近的绥远城,存在时间虽然不过40多年,但它的设置对漠南蒙古西部地区的建置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绥远城将军的移设提供了直接经验,甚至后来学者所谓的军府制度也肇端于此。  相似文献   

6.
赵佗南下,给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佗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佗城,作为一座古老文明而又颇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关于其经济、资源环境、历史文物、姓氏之谜、旅游业等的现状研究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颇有意义。研究佗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佗城的资源和更好地发展佗城。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易定镇最重要的两个家族入手,分析易定镇权力阶层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河朔故事”在易定镇的影响.张氏家族与陈氏家族通过“仕”和“婚”两种手段在易定镇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河朔故事”在易定镇保持影响提供了可能.长庆二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唐廷经常能够决定易定节度使人选,却也往往只是顺势而为.在动荡的历史时刻,形式上由唐延任命的某些易定节度使,往往正暗合依照“河朔故事”推举出来的人选.这或许是唐廷对河朔藩镇社会集团的又一种承认方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整体历史文化的认识 ,对河朔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认识。河朔文化是河朔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了河朔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发展分期、历史人才分布、河朔思想家的成就、人文景观的类型和特点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办好一较 富了一村─—祁县城南村靠农技校兴村纪实温春梅,王庆水山西祁县城关镇城南村依城傍县,全村410户人家、1300多口人,仅有耕地110亩,靠种地城南人多年来一直未能走出口袋空的困境。1985年,该村投资数万元,办起了全县第一所农民技术学校。十几...  相似文献   

10.
唐代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情况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税法的内容包括征税原则和税收分配原则两方面。就河朔三镇内部而言,两税法在河朔地区得到了与其他承顺地区同步的、完全实施。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考虑,河朔三镇对两税法的实施是不完全的和有限度的。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上的特点一方面说明河朔三镇是具有较大独立性和割据性的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又表明河朔三镇与唐中央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11.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和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2.
南宋前期的军队中,有许多来自敌方的归正人。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或有感于忠义,在南宋的大力招诱下投效军中,成为归正军。随着南宋军队编制的变化,归正军的隶属关系也多有变化。特别是宋孝宗时期,归正军隶属关系呈现出新特点。退伍后,归正军人的安置同地方财政形成矛盾,其俸禄被侵夺,这同南宋官吏的贪腐和地方财税体制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军阀部队的兵源主要是通过募兵制实现的,大量破产农民和失业游民成为军队士兵的主要成分,士兵的素质与袁世凯时期相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当兵的目的是为了谋生和养家。军队完全背离了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被士兵视为改变自己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手段。这些“职业化”的士兵客观上就成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系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地域性的特点。赣南闽西边区是唐末五代接受北来客家先民的第一站 ;客家民系于北宋时期酝酿、发育成长于赣闽边区 ,而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更为广袤的赣闽粤三角区。随着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 ,赣南又成为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汉唐时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掌军职。汉唐宦官典掌军职分有监军、典掌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方式。宦官典掌军职,在东汉时期属于临时差遣的性质,唐代中后期以后,宦官典掌军职则逐步制度化,成为唐代宦官专权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唐代后期宦官危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安年间,募兵逐渐取代义务兵成为军队的主要成分。世兵制度,就是把召募来的职业兵(包括受降和收编的军队),另立户籍,以其家属集中居住作为人质,并令其世代为兵的制度。这要求对兵士的指挥权进行重新分配,州郡领兵制适应了这一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