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莉  陈惠兰 《现代情报》2009,29(12):156-160
以SCI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2007)数据为依据,统计了近3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并就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分类排名、被引半衰期及CSCD、CSTPCD收录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等各项JCR指标持续上升,指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英、日、德等国家,但实际影响因子均值、被引频次均值等表征期刊质量的指标均落后于欧美等科技大国。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存在收录比例小,就被引频次及IF值而言择优不明显及学科分布不均衡情况。上述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SCI用作科研评价指标的思考--学科分布对指标公正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1版报道的定量数据,对ISI收录期刊及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按学科统计出对应的期刊数据及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及平均值,并对每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于2、被引用次数大于3000的期刊予以统计分析。以具体数字说明这些指标在学科中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指标将有碍于科学研究的正常发展,文章最后对SCI用于科研评价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作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和文献计量学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同仁认为,用SCI和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国更为突出,被称为中国的"SCI现象"。通过对各国家和地区2001~2010年SCI收录期刊数量[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为统计工具,本文提到的SCI数据库收录期刊数均指JCR中的期刊数]变化情况、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的医学期刊网站公布影响因子情况和影响因子研究论文的产出量变化等的统计分析,以揭示全球范围内对SCI和影响因子用于科研绩效评价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SCI和影响因子不仅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备受关注,在欧美等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广泛用于学术评价的各个领域,被印度学者称为"影响因子综合征",被美国学者称为"影响因子神话综合征"。因此认为,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是全球性的,并呈现逐渐蔓延和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元影响因素的比较,证实公开存取期刊的质量.方法:统计SCI收录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公开存取与非公开存取的期刊,采用多元数据提取,并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公开存取期刊的数量在JCR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在引用次数上公开存取期刊高于非公开存取期刊,在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结论:NOAJ的数量比OAJ多,但在影响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 2012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的情况,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角度比较了近年来JCR收录光学期刊的变化。研究了JCR2011收录的77种光学期刊Q1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论文发表数量与出版单位等指标。以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光学期刊为基础,概括了中国光学期刊发展取得的成绩,结合对SCI收录光学期刊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光学期刊整体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我国光学期刊如何继续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JCR 2002中SCI期刊主要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提取期刊引用报告(JCR)公布的SCI收录期刊中各项指标在前20%左右的期刊作为样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对期刊的载文量、学科分布、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主要指标以及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JCR中所关注的期刊情况以及所侧重的学科分布情况。并通过这些期刊指标,可对以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的合理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期刊编辑及科研人员,从中了解国际上的科研、学术动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SCI论文学术质量指标与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IE和JCR数据库为依据,分析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分区和论文他引频次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不同学科领域SCI论文学术质量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价模型,为SCI论文的学术质量及科研绩效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取用ISI JCR中的数据,选用被JCR收录的中国(大陆)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代表,用One-Way ANOVA统计学技术,对2002—2008年间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学术影响力定义为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该领域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的比值。研究发现,中国SCI期刊群2002—2008年间的学术影响力没有变化。本研究提示,要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地位,有关管理政策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关于SCI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苏玉华 《情报杂志》2001,20(6):53-54,59
利用SCI统计数据观察和分析SCI对我国期刊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我国期刊水平与国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国内外期刊之间、学科之间引文存在差异,各学科的期刊在SCI数据库中收录存在着不平衡,以及SCI数据库对语言的选择性,并提出如何提高我国SCI论文收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期刊论文的被引量不但会因为学科、地区有所差异,还会因文献的类型不同而造成引用行为的较大差异,而学术论文(Articles)和研究综述(Review)以及其它文献类型的学术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对期刊进行以引文为基础的评价时,需要对期刊所刊载的文献类型按照内容做出分类。本文对期刊评价中将所有文献类型视为等同的影响因子进行改进。依据序关系转换权重的原理和算法,结合专家建议得出各文献类型的相对序关系,并进一步转换为相应的权重值,最终形成基于期刊文献类型的序关系转换权重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学科内部的权威核心期刊和两个或多个学科间起桥梁作用的重要期刊,引入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学科内部期刊的点度中心度、特征向量、权力指数的计算,分析学科内部的权威期刊;通过计算不同学科互引网络中各期刊的中间中心度、中间人角色分析等,探寻不同学科之间起桥梁作用的重要期刊。以情报学、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郝若扬 《现代情报》2009,39(12):81-87
[目的/意义] Citescore是Elsevier发布的一个新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研究Citescore指标的主要特点和它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发挥的效力,对于发展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过程] 本文以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领域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期刊的Citescore指标与其对应的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讨论Citescore指标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的关联和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Citescore指标在源引数据库、引证时间、文献类型、计算透明度以及免费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期刊的Citescore指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高于Citescore指标与其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而且期刊的Citescore指标与其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的相关性依赖于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SCI收录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国际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SCI收录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整体水平在国际上排名,为正确认识我国SCI收录期刊的情况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把我国(不含台湾省SCI收录期刊)与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韩国、印度和俄罗斯)2013年SCI收录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我国SCI收录期刊数(162种)位居11个国家中第6位,刊均被引频次位居第8位;我国SCI收录期刊刊均论文数相对较多、自引率相对较高、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较低;论著篇均引文数位居第7位,而综述篇均引文数位居第4位。【结论】我国SCI收录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希望加入SCI期刊可从以下方面努力:期刊出版语言改为英语、减少期刊年均论文数、稿源丰富期刊可缩短出版周期或提高论文录用标准、严格控制期刊自引数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期刊引证指数(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JCI)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及评价应用。【方法】 系统梳理JCI设计理念及相关理论,从InCites-JCR采集相关数据,对JCI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与影响因子相比,JCI对引证时间窗口、文献类型、被引频次计数方法等设计更加合理,并且对被引频次按照学科、出版年和文献类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能够更加合理地用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尤其是期刊的跨学科评价。【结论】 JCI应用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设计体现了跨学科评价理念,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A general approach to the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n a particular discipline is proposed. The procedure is based on multiplicity principle; amalgamation of various methods for journal selection includes a number of data sour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origin. By application of overlapp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ranking of the data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ve weights, the lists of nucleus journals for specific disciplines can be provided. The model operates without journal ranking.  相似文献   

17.
焦坤  夏秋菊  李正龙 《情报杂志》2012,31(7):72-75,90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学科的资源保障情况是衡量其对学科发展支撑力度的重要参考,以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SCI收录为科研产出,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资源性质、期刊数量、被引频次三方面分析外文资源对SCI收录期刊论文的引文资源保障情况,了解外文数字资源对相关学科的支撑力度,为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其中潜在规律,对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期刊来源指标的角度系统分析其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和分组统计三种方法相结合,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例,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他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不同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各有特点。建议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舍弃来源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国际科研人员对我国入选Scopus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声誉评价,探索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对策。【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从一般印象、期刊论文、出版服务与业绩、办刊团队、目标与管理、社会责任6个方面考察国际同行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主观感知,对7个学科的643份有效回收问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个学科的整体声誉评价结果差异不显著,但是农业与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在领域知晓、领域认可、学术贡献与应用价值的部分指标上获得的评分更高。【结论】 7个学科的英文科技期刊整体都需要提升领域知晓度、认可度和媒体曝光度。优势学科英文科技期刊进一步加强吸引国内高水平成果,提升国际知晓度和认可度;次优势学科英文科技期刊提升论文学术质量和国际可见性。期刊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科研评价措施和制度,引导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健康发展,建立良好学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