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色彩的运用尤为精彩。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象征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
菲茨杰拉德是个无动机创作者,正如爱尔兰伟大诗人Yeats(叶芝)一样,一生追求解放运动女英雄毛冈未果,但相应的留下了流传后世的诗篇。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创作动机来阐述菲茨杰拉德的实际作品。菲茨杰拉德正是缺乏某种内涵和洞察力而使其作晶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吴嘉平 《科教文汇》2012,(26):70-70,77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爵士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是现代叙述艺术的经典之作。本文探讨作品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孟庆娟 《科教文汇》2007,(5X):177-178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昌根 《科教文汇》2009,(13):225-226
美国作家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同时也对世人道德上的沦丧进行了真实地反映,并且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和享乐掩盖下的精神堕落,表露了作家对这一代人的理想道德的破灭感。  相似文献   

6.
刘冬阳 《科教文汇》2014,(32):72-7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美国梦”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为了摆脱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打拼,但是最终不得不向虚幻的梦想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弊端,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的虚幻和缥缈,让我们看到这种梦想的无法实现性,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使个人命运发生了极为迅速的转折。了解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的改变。本文将围绕着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赵金凤 《科教文汇》2008,(10):171-171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8.
弗.斯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上个世纪初面世以来,在许多读者眼中,盖茨比是个了不起的受害者,而众多对黛西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深入分析了父权社会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出黛西的受害者本质.  相似文献   

9.
韩枫 《科教文汇》2008,(21):220-220
与传统母亲的善良伟大形象相比较,《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寒夜》中的汪母,均是以性格的疯狂和变态的反面形象出现的,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们用一种对子女极端爱的方式,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子女,从而酿造了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0.
黄朝东 《科教文汇》2009,(2):64-64,103
《童话大王》对其塑造的一系列教师怀有特殊的偏见,认为教师所做的全是凌辱和摧残学生,是学生的天敌。笔者认为这是对广大学生进行错误的舆论导向,有必要对其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德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德育任务和德育方法的观点上,其中德育任务是对经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解读。在其全文表述中提炼出其德育方法主要包括格物法、慎独法、榜样表率法、推己及人法。这些德育任务和方法对现代德育的影响深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troduce briefly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n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Great Learning" which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the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The analysis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of "The Great Learning" is meaningful for both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Great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苏鹏宇 《科教文汇》2012,(2):197-198
《大国的兴衰》从三个历史阶段来论述一国的经济实力对军事乃至国际地位的影响,书中体现的重要大战略思想是大国的战略过度扩张的行为导致了大国的衰弱。该书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仍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质疑的,且近年来肯尼迪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6.
殷彩 《科教文汇》2014,(31):115-117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宋炜 《科教文汇》2020,(5):183-184,192
长篇推理小说《砂器》是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由电影《砂器》的上映进入中国,现在有曹修林版、孙明德·江崇永·章吴一版和赵德远版这三个汉译版本。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三个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可以发现,直译策略加注释有利于保留异文化效果,意译策略则有助于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时代《左传》一直被列入十三经之列,成为千年间儒生必治之学,宪章之学。为《左传》作注的就有大学问家杜预和今人杨伯峻等人。到如今,虽然科学西学新学大行其道,但作为国学杰出代表的《左传》不仅没有冷落,反而历久而弥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本文试着截取《左传》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篇目,简要分析一下《左传》的思想内容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