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数据表明: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消费人群已经达到1.6亿人,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中国人均GDP才刚过1000美元,且又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家,在这种国情下无法支撑奢侈消费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奢侈消费还助长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坚决制止奢侈之风的漫延.  相似文献   

2.
人的需求是维持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必需品,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的特质是人的需求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差异性和对外部环境的客观依赖性。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明确划分了必要需求与奢侈需求,必要需求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维持人作为肉体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必不可少的需求,奢侈需求的本质则是过度膨胀的贪欲。奢侈需求之害在于腐败,而过度膨胀的贪欲和以贪欲为最主要特征的腐败等,正是历朝历代所有政权和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问题。自我认知和内心制裁是克服奢侈需求的第一道防线,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是克服奢侈消费的第二道防线,刑罚和法律制裁是克服奢侈消费的第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共和末年帝国初期 ,罗马奴隶主生活消费中的奢侈性倾向是十分突出的 ,究其社会根源有三 :第一、特权政治和非劳动所得 ;第二、东方文化的传播 ;第三、约束机制的不健全。罗马奴隶主的这种奢侈性消费给罗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 ,扩大社会矛盾 ,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 ,导致古代道德的衰落 ,严重腐蚀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4.
孔祥熙消费思想的基本内核既和中国古代"黜奢崇俭"的消费信条一脉相承,又具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新颖之处,并和其个人的奢侈生活相矛盾.但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考量,身为统治者的孔祥熙既倡导节约,又过着奢侈的生活,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这反映了以等级作为消费标准的社会思想和惯例的普适性.不可思议的是,在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抗战时期,身为统治者的孔祥熙只要求广大民众节约消费,自己却仍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不能苦民所苦地节制个人的消费,又这必然使他遭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温州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官府和士绅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们以实际行动努力革除这种奢侈风气。对于官府实施禁令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而对于士绅的改革而言,他们直接面对庶民大众,他们的禁奢是从自我到宗族乡村的过程。同时,官方和士绅在禁奢活动中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897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倾向.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包括"计划-无序"和"节俭-奢侈"两个维度,并且各维度存在两极化的二元结构.其中"计划-无序"维度包括"计划"和"无序"两个次级因素,而"节俭-奢侈"维度则包括"节俭"和"奢侈"两个次级因素.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现状,教育工作者要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7.
从南朝四史<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的记载和评述中,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一种奢侈与靡丽之风的发生与兴盛.自刘宋大明、泰始年间起,一种浓郁的奢侈、靡丽、享受、娱乐之风逐渐弥漫于上层社会,并成为南朝突出而持久的社会特征.四史史臣采取帝王诏令、官吏奏疏、史臣描写以及史臣评述等方式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内容.南朝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在内容和审美倾向方面受之影响颇深,从而促进了文学娱乐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两晋门阀士族的畸形消费触目惊人,衣、食、住、行、玩乐无不奢侈淫靡,甚至以糟蹋财物为荣,追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消费是节俭好还是奢侈(扩大消费)好,古今中外,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我们进行伟大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腾飞的今天,仍然不时地碰到这个老大难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消费的类型、特性和节俭的标准吝啬、节俭、消费、奢侈、浪费,是消费从量的差异到质的区别的五种类型.同收入相适应的满足需要的消费是正常消费.吝啬和浪费是消费的两个极端类型.节俭型消费介于正常型消费和吝啬型消费之间.奢侈型消费介于正常型消费和浪费型消费之间.吝啬主要是人们对消费者本人和他人的礼尚往来的经济关系的伦理评价,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就消费者对自身的消费支出的吝啬而言,可纳入节俭的范围.奢侈有扩大消费和浪费二重含义.奢侈中扩大消费的含义可归入消费概念中,奢侈中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消费异化现象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存在消费异化现象 ,表现为盲目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公款消费。它们对社会造成危害 ,应从伦理道德上加以调节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从转型期单位制的变化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使单位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是原有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个缩影。单位制结构影响着社会组织结构,其变化使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以民歌、民谣、童谣、讹言和流言为代表的社会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众舆论,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汉代统治者重视这类社会谣言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并对之作出积极的政治回应或政策调整。但在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汉代统治者也会对社会谣言加以疏导、利用或限制、打击,以维护其统治权威和社会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3.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代在灾荒救济、养老抚幼、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诸多方面都颁布了制度法令,同时,其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清代的社会保障措施较为系统全面,收到了一定实际效果,可以说,清代的社会保障政策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而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清代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开始出现某些近代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绅士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他们位居“四民”之首,介乎于官民之间,在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较早地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史学的日益勃兴,绅士研究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一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队伍有待壮大,研究领域及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发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三线企业曾为国家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新时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冲击,产生巨大裂变。本文就三线企业社会的群体特征、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通过改善三线企业社会群体关系对三线企业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我们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后勤职工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稳定好队伍,在更高的水平上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LS)对368名被试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表明,性别在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要素上存在主效应;性别和专业在家庭支持上存在交互效应;专业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主效应。(2)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3)生活满意度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各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的,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的,破坏社会正常活动的,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它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学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正确解读,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关注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剖析社会问题,提高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从而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这不仅加强了皇权,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设计师;三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