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两面性,他们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老师在场和老师不在场时的表现都不一样。而小学生的两面性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又是分离的,好比两个世界,这样便给父母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4.
楚城 《家长》2003,(Z1)
……2002年2月24日,南宁市17岁的中学生袁某杀死父母……2002年4月6日,甘肃景泰县的初中生齐刚(化名)杀死母亲……2002年9月18日,哈尔滨市16岁少年许某又向自己的亲生母亲举起了菜刀……我们呕心沥血养育的孩子,怎么一个个成了灭绝人性的杀父弑母的刽子手?救救我们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少年杀死了自己的父母!流下眼泪的同时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将尖刀刺向自己最亲的人?为什么这几年杀父弑母的悲剧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肯定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这些悲剧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事先都有好…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好比一块大理石,要将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则需要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这六位雕塑家共同来完成。"很显然家庭教育作用居首,这也说明它在塑造儿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在教育女儿方面的具体做法:一、言行影响孩子,感受家庭温暖想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靠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和睦,父母的相爱,都会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给予孩子怎样的思想,他们就收获怎样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雷霆 《教育》2013,(10):62-6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  相似文献   

7.
编前语:“家校沟通”是我们这期继续讨论的内容。北京光明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孩子的父母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重要性。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用一些很好的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为孩子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选发了三位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们还欢迎读者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就全交给老师管了。我想说,学生父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也就是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首先是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其次是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基本做  相似文献   

8.
“我们旗里这两年盖了一些学校宿舍,从去年开始陆续住进了从苏木(乡)来的孩子。很多小学生的家离这里很远。”内蒙东乌珠穆沁旗的小韩很庆幸自己的冢就在旗里。这么多孩子一下涌进旗里学校,教师都忙得照顾不过来,这些从200公里远的苏木来的学生,一周才能见到父母一次。  相似文献   

9.
杨姣 《河南教育》2004,(11):44-44
或许是长大了的缘故,我突然和父母之间有了隔阂,有许多话不愿与父母交流。都说是“三年一代沟”,是不是我们这些孩子再也无处诉说?我们住在学校,家长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是埋怨:“这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一点儿也不清楚,星期天一回家就闷在屋子里,有什么事情也不说……”我们想倾诉心声,家长想了解我们。“说说我的心里话”活动应运而生了,它给了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诉说与倾泪,我为他们难过,但在交流中我更多的还是感到高兴:为同学们高兴,因为我发现大家的进取好胜;为自己的父母高兴,通过互动,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为学校…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1.
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赫章县最为边远的村级小学,大部分儿童的家长外出打工,留下来照顾孩子的只有年老的爷爷奶奶。即使有少部分父母在家,他们大都是在家务农,年轻时缺少读书教育,因而他们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任其孩子发展,把孩子的教育都放在了学校的教育上。然而每一个孩子们不都是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呢。在家,甚至在学校,他们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针对种种情况,作为长期在农村一线小学任教的的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这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春暖花开     
钱碧玉 《中国德育》2007,2(9):89-90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家境富裕,父母醉心于商场忙于赚钱,疏于对他们的教育。于是,他们被送到寄宿制学校,远离父母,远离亲情,更远离了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这些孩子身上,有着一些共性特征:自私、冷漠、任性,不爱学习,更因为缺少爱,所以不懂得关爱。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间讲得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而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却谈得甚少。但在基层学校,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同情心正慢慢地从一些学生身上消失。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尔诈,人人自利,社会也就不成为社会了。”  相似文献   

14.
婴儿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天起,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熏陶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早期性、连续性、终身性,形成了其独异的特点和优势,它是幼儿园、学校和单位的后期教育无法实现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要认为只有父母同孩子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父母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孩子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父母怎样穿戴,怎  相似文献   

15.
20.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出处](清)吴楚材、吴调侯《占文观止》[句意]溺爱的子女没有不骄横的,这样的子女没有不败坏的【应用]中日两国儿童内蒙古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首先要负重20公斤,步行50公里。一位平日被父母宠着过日子的中国女孩刚走几平路就走不动了,一见医生泪眼婆婆,只得被送回大本营,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几乎是空空的一没有食品和野营用具,野炊的时候,中国孩子抄着手啥也不干。中方教师批评他们.呵这些孩子反应木然,”定于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这些孩子如果继续宠而骄,是很难避免不败的一刀美以近,…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伴随他(她)成长一生的是他们的父母,所以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孩子终生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劣关乎孩子成长、发展的方向。优质的家庭教育不在乎父母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古往今来,不乏“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事例,总结之后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这一类孩子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其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常常在无意之间注入孩子的脑海,并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是否所有家长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充分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傲、自立而不自私呢?我们来听听傅老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教育,或曰教育父母。孩子无辜,父母有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字经》要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教,父之过",还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学校教育被应试牢牢盘踞、社会教育沦落为课外补习或特长训练的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拯救孩子的就只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教育自己了。事情明摆着——前两者都不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20.
孙立平 《河北教育》2008,(11):32-32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收费较高,可以实行全寄宿制的学校,因此,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好;二是留守学生数量多。我的班上就有19个这样的留守孩子。很多父母只能寄钱回家供孩子上学,无暇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有的孩子一年才能和父母见一次面,有两个孩子近3年没有见过父母了。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只是一个长期飘忽在外的身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心理往往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