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西方绘画观念的渊源和基础 西方绘画主要受希腊艺术影响.希腊民族是艺术与哲学的民族,他们在艺术上的最初表现是建筑与雕刻.柏拉图所称的宇宙本体的"理念",是一种合乎数学形体的理想图形.毕达哥拉斯也认为,宇宙的基本结构在数量的比例中蕴涵着音乐式的和谐,希腊建筑即象征了严整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2.
民族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西方绘画题材的文化差异中探讨了民族绘画题材的艺术魅力和其重要的美育价值,并且思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绘画在高校如何与当代教育相融,从而得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希腊艺术与希腊宗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希腊宗教对于希腊的建筑,雕塑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繁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这些艺术形式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4.
希腊的首都雅典,是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域。被誉为欧洲文化的搖篮,人类历史上一颗瑰丽多彩的明珠。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前,卫城原只是遇敌深入时用以固守的城堡。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发展到极盛时期,雅典成为希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为了纪念希腊反波斯侵略战争的胜利,适应雅典在希腊的霸主地位,雅典大举重建修饰卫城,在卫城上建成一个宏伟壮丽的纪念性建筑群。从而希腊古典的建筑艺术以雅典为中心发展到了它的顶峯。闻名于世的雅典卫城建筑群,它犹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是希腊民族的象征。它那灿烂的建筑艺术在人类建筑艺术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它创立了建筑艺术的现  相似文献   

5.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观察,认为艺术应该模仿宇宙的和谐比例,以及生成规律,因此希腊艺术表现出同样的理性精神。但在考察到宗教祭祀与艺术起源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了艺术对情感的模仿,是希腊艺术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在理性与情感这二元精神和谐统一之下,使得以模仿姿态呈现出的希腊艺术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随着这二元精神和谐的破裂,模仿说虽然成为艺术的法则,但古典艺术已经不复希腊时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段毅丹 《考试周刊》2010,(29):49-49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绘画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它们和各自民族的审美意识紧密相关,其不同的历史渊源、表现特点正是它们的差异之所在。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代表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彼此遥相辉映,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结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展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性。通过把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加以比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绘画的内在特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14日,世界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古希腊不仅有高度发达的体育运动,而且在数学、哲学、文学、建筑、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过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一、璀璨夺目的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出现后,人类变成宇宙的中心。”这是历史学家对古希腊的高度赞誉。的确,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建筑和雕刻方面,被西方世界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的项目中,古希腊就占了四项,它们是罗德岛上太阳神巨像、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神像、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摩索拉斯…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文化积淀而成的传统绘画图式,已经演化为一种恒定的审美惯性并完全渗透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是不可能被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审美意识所取代的。所以,我们在继承与创新的抉择中,对传统绘画图式潜在的本质规律进行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中西方文化艺术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建立新时代绘画图式的过程中保持住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希腊前人民族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希腊世界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希腊民族与野蛮民族的区别、野蛮民族具有奴性的原因、野蛮民族奴性对其专制政体的影响、希腊人奴役野蛮民族的合法性等问题。他的民族思想对后世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侵略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多以工笔、写意为主,尤以写意为尚。西方油画艺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油画。在多年寓居中国的日子里,郎世宁结合西方油画艺术与中国古典绘画的优点,创造性地完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第一次汇合。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中,同样有一段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水乳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教育中往往以西方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为重点,至于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很少谈之,这不利于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艺术以独特的创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西方艺术,不管是绘画、建筑、工艺美术中都有中国艺术的元素存在。很多西方艺术大师都在毕生研究东方艺术,从中吸收很多元素,创作出无数的艺术珍品。虽然研究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可简单言之。但研究好这个问题,对构建中国艺术学体系的完善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们要辩证地、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去认识、理解。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本文将简要的运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对中西方的绘画艺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传统装饰艺术符号是设计师获取传统文化精髓而得到发展的关键.既有原始彩陶纹样、战国时期器物图案、汉画像石、民族刺绣、民间绘画、京剧脸谱、明清建筑彩画的“错彩镂金”的装饰符号,又有原始岩画、埃及图案、希腊瓶画、印第安图案等艺术符号设计.装饰艺术从主体艺术形式当中独立而出,其审美的意味有超脱主体性能和使用价值的趋向,具备了纯欣赏性的因素,在传承运用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虚实表现是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与实 ,有别于传统绘画中笔墨章法呈现的黑白、疏密与详略关系 ,是作品中内与外、物象与形式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宇宙生命力、民族精神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物象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层面上 ,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实表现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艺术素材的借鉴与应用是指在西方文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图像或影像的形式介绍西方著名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它们必须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具有加深和理解西方文学内容的作用。艺术素材的借鉴与应用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学生能直观感性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内涵,而且对于西方文学中的难点、思潮流派和作品细节的分析介绍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油画自传入中国之后,面临着西方理论、制作方法和民族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油画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探索前进。意象油画是中国油画家在探索中收获的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文化果实,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在油画艺术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光彩在创新”,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艺术家黄胄的观点。因为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前进,艺术才能繁荣昌盛。创新,既不是丢弃传统,也不是食古不化,师古人之迹,更需师古人之心。学习古人绘画上的技术、功底,更要领会中国画的宗旨和精髓。艺术要与时代同步,作为我们青年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应该通过艰苦卓绝的艺术实践来深刻理解民族传统的价值,创造性地继承发展,而且力求发掘传统与现代的内在联系,把握传统绘画能融合现代人的心灵因素,辨析中西艺术的差异与共性,寻求中西融合的可能性,将传统绘画引向现代层次和形态,在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上力求创新,冲破自卑的保守,才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尽人皆知的旅美画家丁绍光,面对大洋彼岸完全生疏的文化环境和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感到无形的压力;面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定式,又有一种不可逾越的胆怯。然而,他破釜沉舟,以积极的态度打破常规,以中国艺术家的实干聪颖获得了公认的成功。有评论家说他的艺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更是属于世界的。正因为他一方面坚持民族艺术传统,另一方面从西方各国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力图在神似与形似、古典与现代、写实与抽象、东文与西方的融合中开拓出一条“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的新路,所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