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美日出于各自的战略意图,迅速结成战略同盟,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对战争责任的追问、对战争过程中一切非人道、反人类暴行的声讨,全部让位于这种"政治联姻",历史问题作为一个隐瘤在美日关系中冰封起来。随着日本复兴加快,美日间的历史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在日本把日美同盟当作其外交整体战略的基石,为其"正常国家化"的终极目标服务的情况下,历史问题风波再大,也不会撼动美日同盟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日美同盟经过短暂的"漂流期"以后获得新的定义.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从新定义后的日美同盟在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对日本形成了某种制约,尤其是日美同盟和日本追求的"普通国家"的"目标"相左.但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待日美同盟,对日而言却与其追求的"普通国家"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轴心的法西斯侵略集团与苏、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及反法西斯力量之间进行的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为止,前后历经6年,战争把世界分成两大阵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英﹑法﹑中等50多个国家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约五  相似文献   

4.
1911年续订的第三次日英同盟,起因于英国竭力想要避免因同盟义务而卷入可能发生的日美战争,而日本出于避免在国际上被孤立、制衡俄国、平衡英美关系、继续侵略中国等考虑,也接受了这个没有军事协议的军事同盟.  相似文献   

5.
日美同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1960年新安保条约的签署,其军事同盟性质进一步凸现.冷战的终结、特别是苏联的解体,使日美同盟失去维系的纽带与支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996年日美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日美关系重归以安全为中心的轨道.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性质已由防御型的同盟关系转变为"地区主导型"的同盟关系,日美安全合作的范围、双方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合作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借船出海"战略的实施,已使日美同盟由原来受和平宪法制约的"纸上同盟"变成极富攻击性的"行动的同盟".随着中国的崛起,日美同盟针对中国的倾向日趋明显,如何应对其消极影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战后,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体系建立的机制下维持了十多年的和平态势。但是,由于美国与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方面有着根本性的冲突,所以在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和平中也透露着种种冲突,这也为以后美日在太平洋上走向战争埋下了伏笔。本文拟就华盛顿体系建立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的美日和平与冲突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1925年5月30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南京路对支持日本纱厂工人斗争进行示威、宣传的学生和工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震动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滔天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立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上海二十万工人总同盟大罢工是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主力军.而几万名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工人则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本文提供一些"五卅运动"中的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斗争的情况,以供教学参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都在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  相似文献   

8.
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界定问题.一直存在着一种含混不清的说法.即认为造成战争悲剧的只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者.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因此中日两国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而不应该延续仇恨。  相似文献   

9.
战争小说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人文关怀、和平愿望等历史传播责任,与情感认同、心灵见证及价值判断等个人理性诉求。井伏鳟二战争小说作为日本战时文学和战后文学结合体的代表,从《花之城》到《遥拜队长》再到《黑雨》,看似在渴望和平、谴责战争,实则假借人道主义的立场,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宣抚"、为日本战败不断诉苦、为遭遇原爆的日本民族呼喊,经历了"共建(大东亚共荣)——(战争)毁坏——(原爆)毁坏与(家园)共建"这样的毁坏与反毁坏、撕裂与反撕裂的价值判断过程,表达了对日本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渴望和诉求。正确认识到井伏鳟二战争小说的这种精神诉求,有利于撕掉日本战争小说"受害论"的虚假面目,有利于挖掘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全面理性地认识日本战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879年德奥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普法战争造成欧洲均势失衡,各大国力图通过结盟来恢复欧陆均势,直接原因是近东危机造成的俄奥关系破裂和俄德关系恶化。1879年德奥同盟是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战争罪犯纷纷伏法,而作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日本,在对负有战争责任的战犯被审判的同时,日本天皇却由于种种原因逃脱了审判,从而使天皇的战争责任未被及时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流毒至今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国,日本应对其所造成损害给予相应的赔偿,但日本却没有履行责任。本文论述了战争赔偿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赔偿要求;又指出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受害赔偿及要求受害赔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奥战争作为德意志邦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它是德意志民族战争的一个阶段,一场“兄弟阋墙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利用灵活的多边外交政策,孤立奥地利,消除它国结盟的噩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为对抗远东地区的共产主义力量,1951年日美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这一军事同盟关系的保护伞下,日本国力得到了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的潜在威胁。这一军事同盟关系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日美两国为了遏制中国力量的崛起,反而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这一同盟关系,从而威胁当今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9.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国防最高委员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为适应战争需要而设立的一元化最高领导机关.它的设置标志着国民党战时体制的最终形成,这一方面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确保了战时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统一,对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从法制上确立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将国民党一党专政推向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