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乐学点: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其来历.二、施教步骤第一步:直奔结尾,了解琥珀组成.先由题激疑:“琥珀”是什么呢?(古代植物松脂的化石)本文所叙述的琥珀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正>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  相似文献   

3.
李志伟 《红领巾》2009,(6):12-13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琥珀。琥珀是亿万年前的松脂被埋人地下变成的化石。珍贵的琥珀,里面会很巧地包着一只蜘蛛或苍蝇等小动物,为人们研究远古生物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可是,这一块最新发现的琥珀,里面包的东西,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琥珀》一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出约一万年前琥珀形成的过程。细悟全文,豁然可现,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形成巧而“奇异”。形成琥珀的前身松脂球,有两组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太阳与松脂,二是苍蝇与蜘蛛。试想,四个条件中那怕有一个发生变化不到时机,也不会形成松脂球。太阳的火热,松脂的滴落,苍蝇的专注,蜘蛛的贪婪,一切都是那么“巧合”,由此写出琥珀的“奇异”。  相似文献   

5.
一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琥珀》。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有的学生说,琥珀是因天气太热,松树的松脂滴落下来将蜘蛛和苍蝇包裹形成的;有的学生说,没有海水将松脂淹没经过亿万年的变化,琥珀也形成不了……  相似文献   

6.
《琥珀》是一篇科常性课文,编入“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这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一般常识,同时学习这篇文章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丰富想象的写作方法。文章写了一万年前发生的事,这些事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文章结尾明确告诉我们,是推测的。可以设想是作者面对一颗琥珀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而成。首先经观察、辨认,是一颗琥珀。而琥珀的生成是远古时代松脂凝结的化石。因而想象那是在一万年前的某一个夏天的某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太阳烤得松柏渗出了树脂,而且一大滴一大滴地直往下淌,终于凝成一个个松脂球。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琥珀,多么好看啊!你看它,黄澄澄、亮晶晶的,在太阳光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真逗人喜爱。琥珀是什么?琥珀是松树的眼泪。古时候,一滴滴松脂滴流下来,埋藏在泥沙中,经过几千万年的漫长历程,渐渐硬化就变成了光亮坚硬的琥珀。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是“树之津液也,在木不朽,流脂日久变为琥珀”。原来琥珀不是石头,而是一种有机质的“宝石”。如果把它加热,它还会发生变化。在15℃时开始变软,到250℃ ̄300℃就完全熔化了。当它燃烧时,会发出一股松香气味。用力摩擦它,它也会散发出同样的淡淡清香。它用这种特殊方式,宣告…  相似文献   

8.
《琥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科学家根据琥珀的特点,想象了琥珀的形成经过: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天,一个小苍蝇飞进树林,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忽然有个蜘蛛爬过来,然后向苍蝇扑过去,刚好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松脂继续往下滴,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被淹埋到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相似文献   

9.
贵刊在2005年第10期上登载的《〈琥珀〉的想象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象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先说第一处“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琥珀》一文不仅说明了一般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而且从“那块”“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的特殊琥珀,假想了发生在“大约一万年前的故事”。本文板书企望图文并举地把“一般”和“特殊”结合起来,较为“简明而确切”地说明问题。①板书中列出的一般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对照课文内容是一目了然的。从形成“那些松脂球”到形成那些“松脂球化石”,就是箭头所指的课题包括的所有的琥珀。  相似文献   

11.
30.《琥珀》片断实录师:默读课文,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生:“……太阳暖暖地照着……”生:“……太阳照得火执……”.,,生:“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树林。”师:课文为什么要描写太阳,而且要写出阳光一次比一次强烈?生:如果没有强烈的阳光,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也就不会有松脂球。师:对!强烈的阳光是形成松脂球的必要条件,再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形成松脂球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找出来,填在表格中。(教师出示预先制作的表格。)(学生动手练习。)师:松脂球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如果没有……就…  相似文献   

12.
《琥珀》是根据一块裹有苍蝇蜘蛛的琥珀,假想它的形成和发现过程。由于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故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读起来乏味。为此,我认为应该扣住“淹没”一词导读,以突破松脂球的形成和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这两个难点。“淹没”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含义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课例]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琥珀》一文中“淹没”一词的造句训练: 师:“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这句话是说什么淹没了什么?(卡片:“____淹没了____”) 生:这句话是说松脂淹没了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十册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的是一个小苍蝇和一个蜘蛛被裹在一个松脂球里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地写出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这块琥珀,让人们知道,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这样的课文学生是很喜欢读的,但是一般地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小故事,而寓于故事中的琥珀的形成,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等,就不注意去领会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这类课文时要研究并引导学生加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看到了广西天峨县燕来乡教育组魏荣誉老师的《〈琥珀〉的想象确实不合理》一文,认真拜读之后,觉得此文的“合理想象”也不合理。后又找来第十册教材看《琥珀》一文,我们认为书中的想象也不合理。现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拙见,和同行们共同商榷。一、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笔者是在农村长大的,儿时经常上山捡柴,看到的松树上的松脂根本不往下滴,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晒出的松脂也只在松树粗糙的树皮缝里变成黄白色的固体状,只有在大松树的根部,较低的地面上有的掉有黄白色的不规则的固体,用手捏或用木棒碾压就变成粉末。这是在树皮…  相似文献   

16.
琥珀的产地     
问号:提问,琥珀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中国什么地方可以采集到天然的琥珀呢?小博士: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地在位于欧洲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比如波  相似文献   

17.
琥珀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直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它形成的环境和年代至今仍让科学家迷惑不解。有人认为它是松脂经过地质变迁后的化石。但是现代科学手段包括红外线分光镜都无法给予认定。时间实在太久远了。在国外有关琥珀的传说,最早见诸于希腊神话,后来被罗马诗人奥维德写进了《变形记》。其中写道,在关于神的故事中,法厄同的姐妹变成了黑杨树,黑杨树的眼泪变成了琥珀。所以,很多  相似文献   

18.
《琥珀》板书设计环县教研室刘钊[说明]此板书根据课文假想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和琥珀的发现过程的教学重点设计,分别以三个圆表示,但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教学时先给学生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然后从假想松脂球的形成(故事发展顺序)进行。最后...  相似文献   

19.
《<琥珀>的想像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像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20.
《琥珀》是一篇文艺性比较强的科学知识说明文。文中的第一段既说明了琥珀形成的普遍过程,也说明了这块琥珀形成的特殊过程,渗透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想。教学中,我们既要紧扣这课的训练重点,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辩证思维训练。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搞清其中的辩证关系: 1.特殊性与普遍性。课文中的琥珀是一块包有两个小虫的松脂化石。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琥珀都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