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5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余暇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β=0.065,p<0.05),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β=0.314,p<0.001);2)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73,95%CI[0.164,0.379]);3)多群组分析发现,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资本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男β=0.409,p<0.001;女β=0.232,p<0.001),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100,p<0.05),女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54,p>0.05)。结论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对男生群组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女生群组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心理生命结构"为切入点,从健身气功的定义、天人整体观、文化养生的功能等分别论述具备"心理生命结构"的理论依据,认为健身气功的"三调"分别对应于"心理生命结构"的三个方面:"调身"即"表象","调息"即"情感","调心"即"意志";"心理生命结构"的"体验"论诱导出"心斋"的虚静功夫则是健身气功"思想停泊的港湾";"心理生命结构"的"意义"论有利于纠正对健身气功的认识误区,进而提出"长年、长心、长德"是健身气功"意义表达"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本原价值与青少年生命本体关联的哲理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以某种独特的价值关注青少年生命本体的存在与发展状态,以追求生命的幸福体验,实现生命过程的最大价值与无穷生命力。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体育本原价值与青少年生命本体的内在关联,并梳理出其对青少年生命存在本体、心理本体,以及社会本体的影响,为其创设"成人"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景贤  于春艳 《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从2006年3月到6月通过对浙江省6所高校954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投入和生命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在性别上差异非常显著,男生要好于女生;大学生总体的生命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社会关系领域最佳,环境领域最差;大学生的体育人口比例较低;体育经济投入水平一般,体育情感投入、体育精力投入水平偏低;大学生体育人口在体育锻炼态度和生命质量的得分上普遍高于非体育人口;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与生命质量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相关,大学生的体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精力投入(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感)与大学生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但其中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与心理领域相关不显著;情感投入(行为意向)与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年人生命历程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社会调查等方法,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山东省农村中年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中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出现提前衰老现象;个体健康既与自身生理因素有关,也与诸多的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体育健身意识、行为缺失;《体育法》、医疗保险政策贯彻不得力是打乱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青少年生命质量及其体育健康促进作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体育健康促进的生命品质,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对体育健康发展的促进。从健康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角度审视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的互动关系,建立以“生命为本”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形成以体育健康教育理念为基础,生命质量提升并实现生命自然为本征的体育健康促进与生命质量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健康与协同:青少年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社会性:青少年生活体验中充满乐趣,心理塑造:青少年的情感体验等青少年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互动的路径,为青少年生命质量研究提供现实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5,(3):98-107
以质性研究的范式,对世界级水平冠军运动员的心理韧性特质及形成进行探索。采用"画生命线图"与"关键事件访谈法"两者结合的方法,对12名世界级水平冠军运动员进行访谈。使用Nvivo 8.0对电子文本进行编码,在151个开放式编码基础上产生3大范畴的核心式编码:即挫折类型、心理韧性品质、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通过提取不少于一半人数的22个开放式编码及典型编码,揭示世界级水平冠军运动员的主要挫折类型、核心心理韧性品质以及核心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核心式编码建构的心理韧性品质和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培养及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规律的健身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健身行为对健康的促进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方面.在人类行为分阶段模型框架下,探讨广西毛南族居民健身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提高生命质量之关系.认为:位于不同健身阶段的居民拥有不同生命质量得分,健身行为越规律,健康水平越高,生命质量也越高;人类健身行为改变和相对较高生命质量的形成过程存在"第一阶段困境"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人每周运动次数、就诊次数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法,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有效问卷898份,以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1)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老年人在生理生命质量(PCS)及心理生命质量(MCS)得分较高,就诊次数较低。(2)与就诊次数相关的是运动次数、性别、年龄、是否参加健康检查、是否罹患慢性病、是否有工作,且达统计学意义。(3)老年人在75岁之后,在就诊次数有突然变差的现象,显示老化的程度在75岁是一个关键点。结论:每周运动3次的老年人,仅在心理生命质量(MCS)有较佳表现,而每周运动五次以上,则在生理生命质量(PCS)及心理生命质量(MCS)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同时在就诊次数上也较低,建议老年人采取"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每周从事5次以上的运动,减少就诊次数,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运动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是竞技心理与锻炼心理。竞技心理学研究的是帮助学生在竞赛中通过调节心理获得优异成绩,并谋求长久发展;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是保持体质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感受运动乐趣,从而促进身心健康。高校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积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基于此,本文将对运动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展开研究,探讨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漆昌柱,男,1966年2月出生,湖北省长阳县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博士。现为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体育与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委会委员,武汉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漆昌柱教授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从1989年7月至今,一直在武汉体育学院工作,先后在运动心理系、…  相似文献   

12.
<正> 要求:课前教师填好通知单,并交给上课班级的体育委员,以便将上课內容及要求通知全班学生。作用:有利于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和着装等准备.  相似文献   

13.
石天敬 《精武》2009,(5):17-2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思想、情感、知觉、记忆等内心活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状况与生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百分之七八十的疾病是心理失调引起的,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如今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据统计,我国已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有14万人因患抑郁症而放弃了生命,还有100万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4.
刘志民 《精武》2007,(8):50-51
人类的体育活动本应追求生命的健康.而竞技体育却走向了反面。是否存在着某些方法,既能快速提高运动技能,又能从根本上有益于生命健康呢?运动技能与生命健康人体生命的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的状态",应该包括结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生命的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  相似文献   

15.
刘绍君教授     
刘绍君,男,河南省尉氏县人。1930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武汉体院支部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全国体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教材小组成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高教研究》编委,《体育科学》前任编委,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刘教授在武汉体院执教36年之久,曾任心理学暨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多年。现任研究生部专职指导教师,运动心理学教授。36年来,曾教授各种不同学制的运动心理学课程60余届。为适应各种不同学制需要,曾编写《运动心理学》教材七册,其中有两次由他负责编审的全国体院通用的《运动心  相似文献   

16.
人类研究中的发展,一般是指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这些变化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生命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人类发展中有许多领域值得关注,尤其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幼儿体育教师对促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幼儿体育教师对于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研读了大量科研论文,访谈了多位专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女排队员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女排队员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伤病、高强度的训练和频繁的比赛、自我保护意识、业余生活乐趣、医疗康复服务、心理状况等,为进一步提高女排队员的生命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4,(1):64-68
沈杰教授回应《体育与科学》的专访,就青少年发展、青奥会与体育参与等问题做了深入讨论。认为:青奥会和体育参与对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以及青年的社会化进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奥运会倡导的自我挑战和竞技精神对青年人的心理转型和心理矛盾具有调节和干预的作用;当前我国青年运动员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是专业素质与社会素质不匹配的结果,提出了建立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的合理机制,建立心理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社会支持体系;认为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应该从文化和制度的层面入手;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需要层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体育需要应该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体育应该扩展到生命教育层面,这样体育学的学科层次将会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郭女士:您好!我看了您的《想开了死神离我而去》(本刊今年第2期)一文,知道您在当年的挫折中,由于想不开,导致身患10多种病。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候,您毅然把委屈、窝囊的心理抛开,把功名利禄放下,及时转换了观念,做到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打击,这样,你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战胜自己,您不但战胜了自己,还把人间最不容易放下的功名利禄都放下了,想开了,才得以重生,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人的心理对疾病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心理的转变对疾病的祛除也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的气…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一般都在18—24岁之间,正是生命的旺盛时期,他们的心理趋向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近年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大多是在运动员中进行,心理教育大多从中小学生开始抓起,面对大学生强调心理训练不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健美操课上结合身体练习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锻炼自觉性和情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