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香娟 《江苏教育》2012,(Z1):15-16
那些书,静立于书架中,因为工作和生活,被挤出主人的视线,寂寞地站立在那里,一站竟是多年。那些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省吃俭用从大小城市的书店、地摊精挑细选来的,也曾是爱不释手、秉烛夜读的,或者是辗转索求、失而复得的,现在虽说没有被抛弃,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像昔日的那些朋友,只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再也没去联系过。某天下午打扫书房,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斯万家那边》,1989年6月第1版,马塞尔·普鲁斯特著。翻开书,扉页上是大学密友的临别赠言。这个当年长发飘飘、能纤手  相似文献   

2.
王楚 《作文大王》2022,(1):42-43
偌大的书城,一排排的书架,我独自在其间徜徉,却总找不到感兴趣的书."嗒,嗒……"书架上方的旧时钟,指针已经指向了晚上十点整.书城里静极了."啪!"突然的声响把我从书架前惊醒,我的目光定格到一本掉下来的书上——原来是《三国演义》.我平复一下惊悸的心,准备走过去把书捡起来,放回书架上.就在我的手指碰到书本的瞬间,一阵奇妙的...  相似文献   

3.
约翰·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8年的春天,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的草坪上,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是济慈的《夜莺颂》.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小书迷,我有一个四层书架,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西游记》……这一天,我刚刚看完了《西游记》,就去睡觉了。深夜里,静悄悄的。书架里发出了“哗啦”一声响,我迷迷糊糊地看见地上有一块玻璃,再往上一看,书架里的书自己打开了,有两个小人手拉手走着。我偷偷地看着,这不是野比和机器猫吗?换一个方向看看,这里是《十万个为什么》,只见知识老爷爷正生气地拽着一个人,这个人一头乱发,戴着一副眼镜,怎么是哈利·波特?原来哈利·波特正骑着飞天扫帚与同学们玩“魁地奇”球呢,是一个被马尔福有意施过魔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真正能感动我的书,一般在两个方面,一是书的内容;二是书的作者。而在这两个方面中,真正让我感动的一般又只是一个方面。比如《红楼梦》,我读过好多遍,书里的那些人一直没有真正令我为之情感震动的,而书的作者曹氏却使我打心眼里感同身受的不得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这本书则不然,它虽然从文学角度上讲,不能够算是精品,可是的的确确让我即为书的内容感动,又为书的作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6.
爱书三重奏     
贝多芬有英雄交响曲,肖邦有钢琴协奏曲,今天让你听听俺的“爱书三重奏”。一重奏:藏书我生来就爱书,特别是游戏书。我的《游戏安装攻略大全》曾经因为妈妈的反对,而被我东躲西藏。但无论我怎么掩护,最终都会被妈妈的慧眼识破,我只好缴械言和。妈妈答应我,如果期末成绩好,就可以给书一条生路。爱书的我肯定不忍心让爱书粉身碎骨了。经过我的一番努力,书不但没被撕碎,反而上了我的“博物馆”———书架,我的心里倍感欣慰。二重奏:读书我读了很多书,开始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后来逐渐沉醉其中。《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从大爆炸…  相似文献   

7.
书里能有些什么呢?这是我三四岁时坐在外祖母的书店小凳子上困惑不解的问题。我的外祖母坐在收款台边,我母亲则在柜台后边迎接顾客。在母亲身后有好几排书架,高到了房顶。店里有一架大梯子,梯子顶是弯的,钩在一根铁条上,这样梯子就可以从右滑到左,连最顶上的书都能够得着。可别以为在书店里我会憋闷得慌!不,每来一个顾客,我都会猜他是想要书架低处的书呢,还是高处的书。我母亲既聪明又麻利,她知道店里每一本书的位置。赶上顾客要高处的书,她会爬到梯子上,从最顶上把那些蓝皮、红皮或紫皮的书给顾客取下来。我觉得妈妈真能干,也越来越想知道…  相似文献   

8.
究竟怎么学语文? 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自己其实也曾经是语文差生,到中文系时,感觉自己之前实在是在虚度人生,什么书都没读过.相比那些会背《老子》《红楼梦》,肚子里有几千首诗歌的人,我根本是读了"假语文",只有一头扎进图书馆去补习.如今我想写篇文章呼吁大家在母语的学习上不能急功近利,那是需要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间里抓住一切时间去积累才行,这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9.
印象读书     
<正>我家中总不缺书,因为还有一个兄弟,看的书种类也愈发地多了起来。三四岁看的画本,六七岁在伙伴中传阅的连环画,那时看来令人眼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集本,和如今家中摆放的一个个正襟危坐于书架中的书本相比绝对是粗糙的。那些在乡村学堂里所教的简单课文还有我的启蒙恩师所讲的故事,有些至今略回想便可朗朗背诵。小时读书可算是颇无人情味,那些诗词既难懂又生涩,一点也没有古人置身林园中的朗朗悠  相似文献   

10.
数字阅读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书架一排接着一排的传统图书馆里,查找书籍是一件费时间的事情。有时候即便在索引卡片里翻到了,到书架上查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因为你所要的书已经被别人借走了。如今,数字图书馆解决了这些问题。查找与借阅都可以快速完成,而且在电脑上阅读的方式也模仿得与我们习惯的看纸质书的方式一模一样。但是,目前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是《聊斋志异》,是偷偷地从爷爷的小书柜里翻出来的. 听爷爷讲,我家祖辈是读书人,爷爷更是嗜书如命.我家里有一个藏书房,里面有很多书,但是在“四清”运动中,被思想进步的伯父、父亲一把火烧掉,留下硕果仅存的几本,被爷爷锁进一个黑色的箱子里.为此爷爷有些精神失常,逢人便说他的书被烧掉的事,像祥林嫂诉说阿毛的故事一样.他的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常常刚问完的事,一会儿又问了一遍,像是那些书带走了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快乐森林里,没有人不喜欢读丁当先生写的《丁当历险记》系列故事书。丁当先生写出了一本又一本《丁当历险记》,每一本书出版没多久,就会被众多的“丁当”迷们抢购一空。这不,《丁当历险记》的第六部刚刚摆上书架,书店里就挤满了人,准备抢购。  相似文献   

13.
最浪漫的事     
在食物上到处乱爬.啃咬衣物、书籍,纯属无心地传播疾病……本来,我也以为这就是我一只蟑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惯于在主人的书架里徜徉的我,不再啃噬那散发油墨香的纸张,开始迷上了书里的文字。不要笑——我竟然思考起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被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4.
<正>每次旅行,在收拾完行李后,必定会站在书架面前端详一阵,想着带本什么样的书好,以此打发在飞机上或酒店里的无聊时光。我有一次去三亚,除了吃饭,其余时间要么待在酒店房间里看书,要么躺在沙滩上看书,要么泡在游泳池的浅水区看书。平时总是抱怨没有时间阅读,那一次,我竟看完了高行健那本厚厚的《一个人的圣经》。但有的时候,那些在家里看不进去的书,也别指望在旅行的时候可以看进去。我几年前去泰国度假,带上了有"天书"之称的《尤利西斯》,小说描述了主人  相似文献   

15.
正考试临近,图书馆里人满为患,转了两圈没找到座位,咖啡自动贩卖机还吞我一个硬币。今日不宜上图书馆,我想,还是借了书回寝室看吧。我把查到的书号写在手心上,在H区第三排书架靠里面的倒数第二层找到了它。书装在一个蒙着灰绢的硬纸盒里,应该是孤本,盒脊上贴着明黄色的标签,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书名——《虚字流变考》。我抽出书盒,倒出里面的书,有东西从书后面掉出来,"当"一声落在地上,跳跃几下,在墙壁和书架脚之间反弹几次,消失在左边。我追过  相似文献   

16.
<正>我学生时代的阅览室便是家中旧书架前的方寸之地。书架上放着父亲在他的学生时代读过的书籍,从《诗经》到《野草》,从《红楼梦》到《牛虻》……放学回家,我便来到书架前,拿出一本本早已泛黄的旧书,席地而坐,沉浸在被文字镌刻的时光里。书里的文字,像一位生活艺术家,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内在世界转化为一首美学之诗。我的文学启蒙之书是作家叶梦的《小溪的梦》,  相似文献   

17.
好孩子     
李代金 《课外生活》2011,(24):28-30
男孩走到书店门口,摸了摸口袋里的钱,笑着走了进去。因为是周末,书店里的人可真不少,有大人,也有小孩。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书,男孩看得眼花缭乱。男孩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找,找了好久,才看到了《史记》。男孩高兴地取出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好孩子     
王冠 《课外生活》2011,(12):28-30
男孩走到书店门口,摸了摸口袋里的钱,笑着走了进去。因为是周末,书店里的人可真不少,有大人,也有小孩。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书,男孩看得眼花缭乱。男孩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找,找了好久,才看到了《史记》。男孩高兴地取出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19.
<正>十年前还在读书时,晚饭后总会顺路或绕路去逛一逛学校附近的旧书店,渐渐养成买书囤书的习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而今,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实体书店,一般都是在网上购书,那些穿行在书架间,用眼光扫过一排排的书,忽然遇见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书的惊喜,那些淘书的乐趣,虽是源于内心的真正愉悦,却也离现在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相似文献   

20.
陈克艰教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来到他家里,我们发现房间里除了床和书桌外,其他地方都是书架。书架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连会客厅里的电视机也被书“包围”了。书是这家主人生活工作的主旋律。我们首先在书橱林立的房间合了影,然后才坐在会客厅的沙发里和陈克艰教授交流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