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包含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作家品德论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主要是一部文论著作,开了中国古代文论专著的先河,但它同时也是一部最早的文学史大纲。文体论各篇,是刘勰比较集中讨论文学史的部分。他注意各种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溯本求源,勾画出每一种文体的发展简史。如《明诗》篇实际上就是一篇诗歌史;《诸子》篇是先秦诸子百家简史;《诠赋》篇则是辞赋简史。其他各体,亦复如是。《文心》把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紧密结合起来,简要勾勒出了从先秦、两汉…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按教材不同文体的单元编排,进行单元文体的对口习作训练,短短一学期内,各种文体轮流习作,面面俱到,教师虽给以恰当讲评,却收不到实效。例如,按平常的作文教学法,在学完语文课第一单元的记叙文之后,就应按这一单元后习作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写一篇记叙文。待学生此篇作文交上来,经教师一到两周的批阅后,教材第二单元的议论文也已学完。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打破了传统教材一般以文体或以写作知识为序的体例,依托专题,凸现出人文性、整合性、选择性的显著特点和淡化“系统化”、淡化文体形式的倾向。其编写理念和结构体系的更新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中学写作教学的窘况,在不到三个学期的时间里,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流行的“多读多写”中“多写”这种观点。“多写”是什么意思?指写的篇数多,还是写的遍数多?相当多的同志的意思显然是指的前者。实际情况确实也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学期学生要写大作文五。六篇,小作文十二、三篇,随笔或日记十几则。具体说来,大凡课本上有的文体、写法,都要求学生在学了之后“依葫芦画瓢”地写一篇。效果如何呢?一致的看法是:不怎么理想。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大多数不过关”。甭说作文的立意选材如何新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看似相同的古代文体,如“论”“说”、“辞”“赋”、“记”“志”、“疏”“表”等,这些文体表面看起来相同,其实却存在一定差别。学生容易混淆,产生误解。如果对它们加以具体而完整的分析,就能使学生消除误解,进而准确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一、论与说“论”与“说”同属于古代论说文,它们的文体性质和行文特点有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一,“论”与“说”这两种文体的来历有不同的渊源。我国古代以“论”为篇名的文章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散文,如《荀子·天论》《庄子·齐物论》。清代学者王兆…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史》于最近问世。该书是一本教材,是为已有中文专业大专毕业程度而继续进修本科的同志们编写的。全书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章,共五十八个专题。每章首篇是概论,对各种文体三十年来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可作为一篇简明的文体史看。各章以文学史上的地位、时间为序,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作专题介绍,对过去被忽略了的一些流派、作家和作品,也分别有若干专题论述。该书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它自己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语文教材的特点与重点●朱家林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成篇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组成的。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个个语文“例子”的分析、研究,使学生了解种种语文现象,认识种种语文...  相似文献   

9.
一、文体分类法: 不同文体,表现方法不一样,其语言训练重点也有区别。指导学生复习可按三大文体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同一类文体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记叙文,按内容分,有写人、记事、写晃、状物之别等;除此,又有“序”体、书信体、“记”体等等。二、中外名家名著分类法: 如:鲁迅作品22篇、毛泽东诗文19篇、老舍6篇;杜甫诗7首、司马迁5篇等。可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语言风格等掌握(?)。  相似文献   

10.
云海 《云南教育》2001,(14):14-15
理解和掌握教材 ,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全册教材的结构、编者思路 ,一方面是认真吃透和掌握单篇教材。这里特别强调教材和课文的区别。课文指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 ,教材不仅包含课文 ,还包含着为理解课文或指导学习课文的插图、编者所设计的“思考·练习”等。如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这篇教材 ,从教材来说就包含“课文、插图、韵文后面的词语、‘思考·练习’、生字条”五部分 ,“课文”只指那篇韵文。再如第六册第九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教材就包含着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生字条、“思考·练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  相似文献   

12.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13.
祝宇 《现代语文》2010,(11):116-11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日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九年制义务初语教材中,编选了两位现实主义作家以“断案”为题材的作品:一篇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一篇是中国十八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趣的是两文的主角“奥警官”和“贾知府”,虽然国别不同,年龄也相差一个世纪之多,而断起案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在不断变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就成为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高阅读速度”,编选了不同文体的四篇课文,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速读方法。其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编者在“导读提示”中设置的速读方法是:“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如何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导读提示”的要求呢?鉴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入英国现代作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颇有见识的。这篇小说长短适度,文体典型,信息密集,是一篇难得的语文佳作。惟教材中设计的练习题侧重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意识流小说的技巧,教参中对此作品的分析介绍也选取这一角度,《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02年9期刊登的《〈墙上的斑点〉解析与教学》一文同样遵循教材教参的思路,我认为这有失偏颇。伍尔夫绝不是为意识流而意识流的,她有深邃的思想寄托,因此理解这篇小说的重点应该是主题意蕴,这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在此,我尝试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并就教…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课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课文《猫》《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组于1996年5月发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使用说明,[以下简称“使用说明”]其中云:“现当代文学由文学史、作家论和作品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对中国现当代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现当代七十年间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的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阅读、赏析、评价现当代各类作品”.“使用说明”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本课程的基本教材,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并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需要和特点编成,要求上比普通师专略有降低.根据这些要求,笔者对本校小教大专班进行了三个学期(164个课时其中有一个学期同时教两个班)的教学研究与探讨,本文仅对其中部分教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外化过程,自然离不开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在文体理论知识这一编中把各种文章归类为四大文体: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这样就要求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其思维外化必须合乎其文体规范,即要“得体”、“合式”。合乎文体规范的思维活功在不同文章制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及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思维规律,便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前的高考作文,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1999年,首次出现了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作文,“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