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麟 《新闻记者》2005,(8):55-58
2003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长达30万字,极富专业性,定价不菲的城市建筑类书籍。此书出版不久即登上三联书店的销售排行榜.还被《文汇读书周报》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年度图书”。至今累计销量逾47万册。这本书就是《城记》,作者是新华社记者王军。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长达30万字、极富专业性、定价不菲的城市建设类书籍。但此书出版不久即登上三联书店的销售排行榜,还被《文汇读者周报》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年度图书”,并获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首次印刷的1万多册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已告罄;随后,它又被连续重印了三次,累计销量逾四万册,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贯穿了2004年全年;并且这种影响力已经超越一本书的意义,引发了当前民众对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发展的集体反思。《读书》杂志曾为其召开专题研讨会;它的作者也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4年度人物”。这本书就是《城记》,其作者是新华社记者王军。  相似文献   

3.
《城记》是新华社记者王军经过十年深入调查研究撰写的力作。从北京的现实入手,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论争为主线展开叙述,主要选取营城之论、梁陈方案(指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没》)、“大屋顶”辩、蓝图初展等几个大的历史截面,以梁陈方案的出台原因、争论过程及现代反思等为阐述焦点,反思北京建筑的成就、失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5.
陈芳 《中国记者》2012,(10):56-57
二十年,三本书 中国记者:从《城记》到《采访本上的城市》再到《拾年》,这三本书之间是个什么样的逻辑? 王军:在北京分社工作的十多年,正赶上北京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拆除.我在思考改造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这段历史及其背景,这些孕育了《城记》.  相似文献   

6.
邱沛篁 《新闻界》2003,(6):64-64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伍松乔同志的新著《记者行吟》,汇集了作者自1998年5月8日以来发表在四川日报副刊上的同名个人专栏上的文章和近十余年间发表在其它栏目的类似作品共118篇。读了这些作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位报纸副刊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贯穿在全书中的作者那种对新闻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敬业态度,对祖国、对家乡和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关注和参与精神。1992年10月,已故的著名记者、原中国政协报总编辑张西洛到川大新闻系作专题讲座时指出,做一个好记者要有三“万”个条件:读一万本书,行一万里…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当我读完这本由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之后,真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本书中45位名记者和他们的名篇赏析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细读之后还会得到许多的意外收获。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成就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发展,国人的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走向成熟,历史的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前进的足迹。《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从首倡维新变法的王韬到新时期进行新闻改革的张建伟,从开创通讯文体的进士黄远生到学者型记者艾丰,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沧桑变迁,名记者为我们记  相似文献   

8.
9.
6月的一天,打电话约见解国记总编辑。“可以。工作日没时间。这个周六不休息了,上午9点在我办公室。”简明而迅速,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当我如约而至时,他已在办公室等我,并且先行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爽快、平实、井井有条,这就是我对解国记的第一印象。成长三段论:做人、做记者、做党员记者“作为一名农村记者,一年能为农民说上一句话,比评上10篇、20篇好稿意义还大。”———解国记1986年一则日记中的引语看解国记的新闻经历,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是他的农业问题调查和农村报道。“农民是我的乳母,我喝着全村人的乳汁长大…  相似文献   

10.
11.
费士廷 《军事记者》2005,(11):50-50
以前,虽然在部队干过新闻干事,但仅仅是比着葫芦画个瓢而已,从来没认真想一想:什么是新闻?新闻怎样写?年初,我在书店买到这本《穆青论新闻》,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解渴。作为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当代名的新闻记,穆青这本由85篇新闻理论章和工作总结结集而成的书籍,无疑是我入门和学习的教科书。这本书给我的启迪和触动是多方面的,但觉得读书笔记还是要集中一些为好,就把穆青有关记与调查研究的论述梳理了一下。  相似文献   

12.
《工人日报》6月3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粗体标题,登载了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刘大江、张丽娜合写的通讯:《献给汶川: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一篇描述普通劳动者在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英勇不屈、舍己为人、感染力极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方仁 《传媒观察》2005,(11):11-13
中国报业市场硝烟四起,在中心城市上演的“城池战”正在向二线城市推进:从2003年起,原本比较平静的宁波报业风生水起,竞争日趋激烈:由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以强势之态,来到宁波安营扎寨,提出要与宁波同行展开竞争,在此态势下,《宁波晚报》的一举一动尤为各方关注,因为晚报多年来占据着本地发行、广告两个第一的位置,一直是同行关注、挑战的“靶子”。  相似文献   

14.
我之所以做《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这样的选题与我在前几年的遭遇是分不开的。我是2002年1月从甘肃调到中国经济时报社的。2001年,作为地方媒体——《甘肃经济日报》新闻部主任的我,因先后做了两篇调查性黑幕问题报道(2月3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宏合作>、10月17日发表在《西部商报》的《公选“劣迹人”  相似文献   

15.
16.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1):46-47
今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通讯《将军为谁而生——杨业功先进事迹采访手记》。这篇通讯是新华社国内部女记张严平写的,约3000多字。但是,读来并不觉得冗长、乏味。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抒情,描绘出杨业功将军的崇高品德,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7.
高钢 《青年记者》2009,(15):79-80
看到《变脸》这部书稿,我沉浸在感动之中。这种感动似乎突然而至,如风如雾,弥漫心中。静心体味,感动或许出于三重原由。 第一重感动来自本书的两位作者:熊蕾和朱迪 我为两位记者选择了这样一个智慧的角度,观察今日中国新闻界的现状,向人们解读今日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变迁而感动。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初,《一座城市的记忆——百年东莞图片展》开展,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市政协主席李毓全等市领导成员前往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展览总共分东莞之民国、东莞之新生、东莞之探索、东莞之崛起等4个篇章,内容用东莞光复,东征遗响,南天岁月等13个阶段展示记忆,以时间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索,回溯了东莞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百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许多关心军报的同志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军报的宣传受中宣部表扬的多了,被新华社转载的章多了,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露脸、露声的机会多了,被《中华新闻报》、《新闻出版报》、《中国记》、《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核心报刊推荐介绍的经验和做法也多了。至于被其他新闻单位和各种网站转载的章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