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词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主要词类的语义结构,并对这些主要词类的范畴化关系网络作了粗略的描写;认为认知语法的词类划分符号法有助于达到语言研究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律  黄亚萍 《文教资料》2014,(31):111-113
“吐槽”是近几年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流行用语,它最初脱胎于日本漫画用语,随后在网络和日常用语中被广泛运用。随着使用群体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吐槽”一词在语义方面,由于受到语境及认知因素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语法功能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考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Fónagy于1999年提出语音隐喻的概念,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达意义之间的相似关系。在Fónagy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词汇学的有关观点,对网络英语词语存在的语音隐喻现象进行整合分类,并初步分析网络英语词语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法理论讨论了认知语法的语言观以及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以期建立高校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认知教学模式,从而探索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5.
汉语连动句式中的动词结构连用而无须改变词形,这是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的重要区别之一.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如时序原则、原型范畴等方面,阐释连动式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突破了传统语法单纯结构分析的局限,致力揭示形义之间的某种系统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种构式表达一类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基本情景,双宾构式是句法形式S+V+O1+O2与"给与性转移事件"的结合体,是以"转移"为原型义而展开形成的网络系统。构式为动词及整个语句提供基本的情景(generalscene),而动词表述这个情景中的某些突出的行动(salient action)。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中歇后语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歇后语的隐喻类别和认知机制。歇后语是一个隐喻的宝库,其使用的隐喻类别多样,主要有语音隐喻、拟形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其认知机制涉及到了人的经验、注意角度、突显程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范畴语法的两种扩充,一是从认知特征角度的扩充,将范畴语法扩充为认知特征范畴语法,通过具有完全性的逻辑证明解决了一些不合语言事实的句子判别问题;二是从功能特征角度的扩充,提出逻辑推理的形式和进一步将二者统一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看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修辞学认为“凡喻必以非类”、“譬喻以不同类为类”,但从认知角度分析,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成立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类的角度去考虑,而应该看本体和喻体是否能形成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的探讨,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的研究相对缺乏。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认知语法的研究成果能加深教师对语法习得过程进而对二语习得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规定性的讲授方法,关注语法的语义特性,加强整体性教学,使学生体验语法特性,增强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性,从而获得较强的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的认知活动。对于很多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都更具有阐释力。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对促进成功的语言交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图式理论分析了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机制,为委婉语的生成和接受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英语词汇习得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在认知基础上,根据诸如人们较易记住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和名称,经过语义深加工的词汇记忆深刻,人们对具有相关语境的信息提取较容易等心理认知规律的特点,运用范畴化、语义网络、语境和组块等方法有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对范畴边界的不同认识体现了认知范畴观与经典范畴观的对立。经典范畴观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认知范畴观却认为这个边界是模糊的,同时又是多样的、重叠的,可以通过语用的手段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更是层出不穷.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语言中.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的运用,阐释隐喻和词语发展的关系,以便对隐喻和认知语言学有更深的了解,并加强对新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通假字在网络语言中大量兴起,针对这一新兴语言现象,对网络通假字进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网络通假字产生并被认可、流行的深层原因;认知隐喻对网络通假字的解读力,预测网络通假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娴娉 《文教资料》2009,(30):50-51
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是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路径。它们的哲学基础以及对语言的假设有很大的分歧。本文主要从如何研究语言、如何看待语言系统的本质、如何看待语法结构的本质和如何看待意义的本质四个方面对它们加以比较分析。比较显示了认知语法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隐喻在网络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隐喻这种认知模式在网络用语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原因,阐述了模糊语翻译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认知范畴理论对模糊语翻译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