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考虑到FDI隐性知识在东道国内陆区域间的二次溢出效应,本文将线性框架下的国际研发知识溢出 模型扩展成为非线性结构的空间Durbin模型.基于中国1992——2011年31省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FDI资 本投资及其货物进口所带来的知识物化型资本品无助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FDI资本投资所带来的 非物化型隐性知识却在中国省域间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毗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 建议引资政策应重视FDI隐性知识在中国内陆区域间的扩散,而非FDI实体资本品投资'  相似文献   

2.
采用扩展的CH模型,将研发资本存量作为解释变量,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亚太发达经济通过进口贸易、FDI两个途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三:一是FDI的技术溢出效用显著为正,二是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三是我国自己的研发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荐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4.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属于低门槛值的省份逐渐减少,而属于高门槛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政策时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注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效率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因此,文章在技术创新视角下,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另外信息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一结果也随着地区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东部与中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而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钟祖昌 《科研管理》2013,34(5):64-7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了研发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通过一个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研发投入正外部性的存在。接着,利用中国1991-2009年29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一正的外部性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省域间研发投入存在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②1991-2009年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有16.7%是由于科技投入的外部溢出效应所贡献的;③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最高,西部最低,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低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SBM模型测度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城市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多数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率高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8):68-72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是突破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制约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吸收能力视角对CH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为对象,测度了国际贸易中G7国家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从全国和地区两个维度对比了绿色技术自主创新、国际溢出与省域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全国层面上,省域间绿色技术溢出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地区层面上,东部以自主创新和接受国际溢出为主,中部地区跨区域溢出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技术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区域间溢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地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地区1998-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地区之间R&D空间溢出效应。根据R&D溢出特点,重新对空间加权矩阵进行了定义,得到了一个经济距离与地理空间距离综合的最优空间加权矩阵。同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得出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最大贡献滞后期为2期。研究发现,无论是间接途径还是直接途径,R&D空间溢出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在对R&D经费投入按照来源构成分为私人投入和公共投入后,发现模型估计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前者对专利产出的贡献明显高于后者,而且直接途径下的前者的R&D空间溢出效应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潘丹  应瑞瑶 《资源科学》2013,35(7):1329-1338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农业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O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英  刘思峰 《科学学研究》2008,26(2):294-298
 借鉴国际R&D溢出回归分析的框架,分步骤对中国1985-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它对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中国应当坚持走开放的自主创新之路,并通过增加投资力度和调整投资区域等方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伟杰  苏为华 《科研管理》2012,33(6):120-127
文章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国内R&D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是东部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R&D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现阶段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对通过FDI渠道的技术溢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有利于FDI渠道的知识溢出,而东部和中部并不确定,东部地区甚至可能由于知识产权执法强度不足而出现负向效应。对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晓华  郑辉 《科研管理》2012,33(2):79-87
通过产业间R&D溢出效应测算方法的比较,选择投入产出法对产业研发活动的总受益者效应、总贡献者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加以度量,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系数和R&D经费支出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制造业间的R&D溢出效应,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横向对比看,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产业间受益者效应较为明显,机械电子业对其他产业贡献较大;在时序特征上,各制造业间的溢出效应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稳定性。上述结论有望为政府优化科研经费投向,动态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聂飞  刘海云 《软科学》2017,(3):34-37
构建包含OFDI因素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OFDI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产值区位熵和Krugman专业化系数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区位看,东部地区OFDI能带来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增加,制造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分行业看,OFDI能通过增强资本禀赋以及自主创新禀赋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使得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