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以1998—2017年中美可穿戴设备专利信息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两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和演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可穿戴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专利权人间的合作程度不如美国高。中国企业控制着网络的大部分资源,而美国的个体研究者与少数大型企业共同控制着网络的资源。两国的专利技术领域不断完善,但中国缺乏前端核心专利,可穿戴技术创新的速度落后于美国。总的来说,中国的可穿戴产业发展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个体、企业和政府共同促进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专利信息检索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创新活动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对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利用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存活期、被引次数、专利强度、综合竞争力等专利质量指标对中美两国的技术创新及其专利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优势,但在专利质量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直接反映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专利文件撰写质量还有待加强,专利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中国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与先导性产业。中美贸易摩擦在加剧产业竞争态势的同时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窗口。文章运用产业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坚持系统观念与原创导向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的技术发展路线、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突破薄弱环节、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引领创新链发展进而形成现代化创新网络体系等策略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我国大陆地区区域IC设计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客观依据,在建立区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陆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及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大陆地区的IC设计竞争力较弱,但是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并针对不足从增加投资、重视创新及人才战略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为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加快突破万亿元大关,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召开了技术攻关路线图编制工作研讨会。会上,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及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编制专家组专家代表分别汇报了各领域产业发展概况及国内外差距、科技创新存  相似文献   

6.
以价值流运动方向为切入点,围绕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中产业支点、触点、堵点、断点和盲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厘清企业主体设计创新能力成长的利益驱动、在地文脉挖掘、产业链组织共生机制,构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同时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目标,分析影响该产业价值流畅通的关联主体或资源要素,建立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决策模型,进而提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方法,促进优化五金刀剪产品的设计方法,为整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案例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洋  张展生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97-100,106
家电产业是佛山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探讨佛山市家电产业的总体规模、龙头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与国内外著名的家电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家电产业总体创新能力比较雄厚,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相对于国内外的家电巨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提出佛山家电产业下一步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明确技术创新路径。以集成电路相关技术专利为基础数据,分析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勾勒典型合作创新路径;探究集成电路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运用复杂网络构建知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考量各参与主体在集中型、多元型和混合型等典型技术创新策略下的知识流动情况,进一步分析主体创新绩效变化及网络结构演变。研究表明,知识创新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大时,采用多元型技术创新策略有利于创新主体发展,而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小时,则适宜采用集中型技术创新策略。参与主体对技术路径的依赖度会左右其对合作伙伴的策略选择,且依赖度超出一定阈值时会严重抑制创新绩效的提高,而这一抑制效应能通过创新主体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模型仿真分析基础上,提出三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优化路径,即“创新网络边缘型节点寻求‘聚合节点’”“技术革新导向的节点外延合作关系”和“市场收益导向的节点加强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中美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发展的现状,对两国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差距并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创新水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集成电路创新政策则是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创新能力的指挥棒。本文基于我国在1987—2020年间所出台的123份国家级集成电路的政策文件,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理论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和内容分析,研究得到政策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完善的演化趋势,其中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以环境面政策为主;发现目标规划政策对政策整体数量和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最后,本文以加强市场管理和加大自主创新两个方面从政策工具角度为我国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政策的设计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网络能力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影响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三个要素:网络能力、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选取我国东北部地区10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能力还能通过影响技术能力从而对自主创新产生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Recent studies of US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programmes argue that difficulties of establishi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ith users prevent them from facilitating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paper supports this argument through a survey of Japanes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US programmes were modelled on. In view of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in their use, it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start using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 ‘low information gap’ services and gradually move on to ‘high information gap’ services that often require more absorptive capacity. This is demonstrated both under one-to-one relationships and between groups of firms and a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13.
曾海鹰  丘林英  阎勇 《软科学》2006,20(6):102-105
介绍了国际可持续创新组织C INet①的调研问卷,结合对贵州省51家企业的调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较为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比较内、外向型企业的持续创新活动及能力,论证企业外向程度和企业创新活动和能力的关系,分析内向型企业创新能力较为活跃的原因。介绍企业创新的调研方法和复杂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对促进企业创新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成电路集群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创新集群,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分析了上海集成电路创新集群的构成要素,根据各要素在集群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类,构建了集成电路创新网络模型,并针对各要素在现有创新集群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企业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部分。本文采用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对鲁粤苏浙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与其他三省的差距远超出预期,尤其是更能代表专利技术含量的拥有发明专利数以及代表高端竞争能力的国际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差距更甚,与传统印象里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创新资源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与山东省工业企业整体创新活跃度偏低、创新投入强度不高有密切关系,而究其深层次原因,应与山东省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高,小型企业创新意愿、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方面的不足等有关。此外,人才短缺和流失、创新成本过高、缺乏风险投资、技术和市场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也对山东省工业企业的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山东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首先建立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把30个省市按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分为4组,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3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创新能力都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不同类别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俱乐部划分方法使得组内创新能力差异小而组间差异大,较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划分更为合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整体上的β收敛,但存在着创新能力强的省份集群和创新能力弱的省份集群两大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7.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