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倩倩 《海外英语》2014,(17):259-260
文章以奥斯丁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陈亭初的公文体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为文本,从宏观言语行为的角度即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层面分析该文本的语言特色即在形式和情节方面所产生的反讽效果并研究其所产生的言后取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研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从微观言语和宏观言语两个方面剖析作品里的言语反讽,揭示作品的反讽主题。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中,为奥斯汀、塞尔等人一直青睐的是施事行为,取效行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无论是奥斯汀的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三种划分,还是塞尔的说话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的四种归类,其中任何一方不可偏废。取效行为具有自己独特的复杂性,涉及许多超语言因素,文章通过公交车公益广告词的言语行为分析提出了取效行为的分类:意欲取效和无意取效,考察了取效行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具有广告语篇的建构功能,其三分说对广告文本的特点也有很强的阐释功能。译者当以作者的意图、消费者的预期效果,即言后行为,作为广告翻译的根本依据,并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传递原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在广告受众身上产生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分析了其中最典型的语言特色——反讽的使用,旨在说明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加深对文本主题及人物性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与《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反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J.L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了美国著名作家Edgar Allan Poe的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反讽言语行为的类型,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达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同时完成了“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要特别关注行事行为,即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来的,他指出言语行为的本质是借助言语来传达交际目的或意图,并认为人们在实施言语行为的时候其实是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本文应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简单分析了下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一些台词的这三种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莉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24-12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上的重要课题,同时它对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翻译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转换上,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原文的言外之力及对读者的预期效果,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0.
李勤 《文教资料》2006,(14):140-141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一个综述,并从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说明话语的隐含意义都是语境决定的,语境制约着语力。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2.
配偶面称语类型多与地域、性格、年龄、教育背景、性别等个人因素有关,而较少与社会交际地位的关系相关。配偶面称语的第一位功能是传达情绪和情感,交际手段只是辅助功能;配偶面称语的主功用是“以言取效”,同时亦可“以言行事”。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奥斯丁(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理论框架和发展,同时也阐述了赛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Griee)的合作原则以及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举例说明了作者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There be句式进行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个层次的立体透视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常用句式的语用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语言学定义语言学习与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关系的本质,它可帮助教师选择学的方法。本文如何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当一个说话时会同时产生三种行为,即:言中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最关注的是言外行的为,它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有其文化倾向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表现却不尽相同。言语行为是规律化的语言,它的规律化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预见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6年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始普遍关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证。结合言语行为理论探讨语篇连贯的特点:显性连贯,隐性连贯和互动式连贯,展示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有助于语篇连贯研究新的发展。通过语篇分析,发现这三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关联的,把其视为一个整体,语篇的连贯呈现出三维特点。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