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保证人可持续发展的,而主体性则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素质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杜威也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作为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式的主题活动教育便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基本内涵是指由学生和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出新颖独特、主题鲜明、教育意义深刻的班级活动,并在活动的全过程,师生积极参与、全员合作,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一种教育方式。以下就从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路径及其在班级育人管理中的教育效果两方…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弘扬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发展和完善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构建学生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使…  相似文献   

3.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从人的主体性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弘扬人的主体性素质,是我们的教育向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而发展的方向,人的自身素质养成与主体性地位得到真正提升之日,也就是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施与推进之时。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和主流,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抓住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就能带动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教育,它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体现着“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及实践”、“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肯定与培养”,它和现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而在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不够重视等问题,显然,“教学做合一”理论积极的现实意义依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应当贯穿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但课堂教学无疑是主要阵地和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尽管在理论上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教学行为,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单靠一种行…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首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周玉湘 《天中学刊》2001,16(Z1):92-93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们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中,积极探求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以使主体教育思想从理论的形态转化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发展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的过程是随学习内容矛盾展开的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应该: ——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授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而要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如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开发学生智慧,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面向世界、适应未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什么是真正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怎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呢?本文力图通过理论阐述和实践总结分析,探讨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故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在教学中发现,刚上初中…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对于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观的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功能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师应提高对终身教育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功能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师应提高对终身教育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主体性学生观与教师角色意识培养的认识,要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观,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注重信息意识与多元价值观的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就笔者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而主体性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试从教育观念、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论述大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文精神”的提倡和素质教育大潮的兴起,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相当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来实现的。而人的社会化和个陛化的过程是人的主体素质不断培养和展现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是主要的素质教育空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详细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场涉及教育性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模式的改革。在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强调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培养自我意识、发现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内量开发自身潜能,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特殊过程所要求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强调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学校德育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促进社会道德的超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