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早已过不惑之年的赵秀珍从事档案工作迄今已经有九个春秋,从当初的“门外汉”到如今档案工作的“女状元”.秀珍凭着对档案工作的一腔热血.风雨兼程,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谱写着无悔的人生乐章。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5,(2):45-45
2004年第6期《档案学研究》卫奕的章,分析了当前的档案利用研究越来越多地借鉴传播学理论,档案利用亦经常与档案传播并提。然而,从档案利用到档案传播实际上发生了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变化,影响到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档案工作在信息时代的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理论认为,运动成绩的获得是体能、技能、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化训练的日益普及,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成绩的好坏、胜负的关键已越来越取决于运动员临场的心理因素。据专家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成绩有70%-80%的影响。可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理论认为,运动成绩的获得是运动员体能、技能、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其与运动员选材、心理状态诊断、心理疲劳恢复和比赛心理状态调节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脑电、肌电等生物反馈、神经生理诊断等科技手段,形成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档案。但是,在我国体育档案工作中,过于偏重收集运动员训练、成绩、品德鉴定等方面的材料。而忽视了记录心理健康状态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因此,通过建立和研究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给予运动员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已成为我国体育界和档案界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档案双元价值是由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提出,用以解释档案的管理功能与社会意义,并评价我国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观点。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在档案学基础理论领域所提出的极具创新意义的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对档案双元价值的研究中,档案双元价值论也开启了由学术观点向学术理论转型的进程。本文将着力于分析档案双元价值从观念的发源到理论内涵的发现、发展的理论转型过程,并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未来发展与可供研究的空间进行阐释与预测。  相似文献   

6.
“档案”一词已成为所有可想象的存储和记忆形式的普遍隐喻。然而,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出发,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认为,档案并非专门用于记忆,而是用于数据存储的纯技术实践:我们添加到档案中的任何故事都来自外部。档案没有叙事性的记忆,只有计数形式的记忆。恩斯特认为,在数字文化中,档案实现由档案空间到档案时间的演化,关键在于数据持续传输过程中的动态性。由此,档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隐喻”,蕴含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工作》2009,(9):31-31
张天佩在2009年第1期《山西档案》撰文指出:当前有一种新的"泛档案"的现象,即档案学理论"泛档案"化的出现,需要我们档案学者加以警惕。档案学基本理论"泛档案"化,是指在档案学理论中,一些学者滋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盲目地"与时俱进"地推出了许多档案的新概念,而这些新概念已经脱离了档案原有的本质与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何嘉荪 《浙江档案》2023,(12):32-33+36-38
德里达实际上认为,凡信息在人脑外得到记录即“档案化”。既然如此,保证信息数据及其记录、演化过程自身,从始至终“真实、完整、准确”的管理(治理)活动,可称之为“档案化管理”。今天将其延伸至“数据治理”领域,则可称之为数据的“档案化治理”。这事实上要求在数据治理中运用档案学理论,但绝非“照搬”,而是走“扬弃”之路。一方面,在区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不适应新技术新实践的应用理论主动“抛弃”,另一方面,对揭示客观规律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则在修正补充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10.
近日来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原档案学院副院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兆祦先生,倾注一甲子档案情结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文件与档案--从理论到方法>一书,欣喜、亲切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先睹为快、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催促下,我欣然命笔匆匆写下如下一些随感性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