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奥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6-40
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数量的增长,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愈发受到学界关注,对其进行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深化研究的基础.首先由概念入手,对该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其次从适应状况、影响因素和相关建议方面对相关经验研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尽管近十年该领域的研究不断丰富,却未能在理论层面有所创新,依然存在着调研国、调研方式及...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持续上涨,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来华留学生难免出现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基于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社会适应问题的分析,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社会适应分为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业适应三个方面,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强调跨文化体验、趋同化管理、外部支持以及建设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郑燕如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198-199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日益增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也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研究结果,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及学术适应三个维度探讨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对留学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玉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Z3)
本文在参考前人的各种文化适应分期假说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调查的手段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 ,把这个过程分为“观光心理阶段” ,“严重文化休克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 ,从生活适应情况、学习情况、课外交际情况和思维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与比较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教学和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型、跨文化接触的理论方法及影响跨文化适应结果的诸多因素等展开论述,探讨借鉴西方的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跨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科学》2008,(11)
跨文化适应是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对留学生在他国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业已成为留学大国,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适应是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对留学生在他国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业已成为留学大国,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此文通过介绍军事交通学院外军留学生心理适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外军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的因素,提出了心理调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来华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首先阐述了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并在跨文化适应的视角下分析了影响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因素,指出了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对推进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陶燕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1):39-44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广西东盟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东盟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常遇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障碍:个体因素、社会环境、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身份认同,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东盟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现状的了解和促进广西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华侨农场和归侨为研究对象,以文书档案为基本资料,关注在文革期间,在武夷山区建立的特殊社区的过程。并从档案入手,剖析归侨群体是如何经历一个从华侨到归侨的角色转变。在其内部组织建构中,笔者所观察的是一个社群如何在文革特殊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发展。面对诸多压力,归侨群体又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另一方面从农场与外部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归侨群体的自我意识是如何通过他者的群体认同建立起来并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国来华留学生人数、生源国和学习层次的不断增加和多元化,加强对他们文化适应的研究和关注,不仅是接收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上的需要,对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同样重要。笔者将就不同洲别、性别、年龄段等来华留学生人口变量在日常生活、学习等跨文化适应问题上,研究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分析结果可以为接收留学生的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借鉴,并对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的生活适应和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外文化差异,是由于中华文化的群体本位意识与外国文化的个体本位意识的一种异质相斥。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随之发生变化。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引导留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留学生不仅可以保持原先的社交网络,而且可以与中国的同学和朋友开展深入的交流,这对于他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更好地适应中国环境,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赖红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28(11):37-41
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留学生因为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经历各种跨文化适应压力。文章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阶段入手,从语言和学术适应、教育适应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讨论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跨文化适应压力,从母语文化、自我效能、动机和社会距离等方面分析影响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常永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56-63
当今农村民族社区儿童上中学者显著增多。他们进入中学这一更富于文化多样性的场景,可能面临较复杂的心理适应问题。国内涵化视角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方跨文化心理学的涵化研究,关注文化接触中不同群体持续双向互动对个体适应的影响,其概念和方法值得有批判地借鉴。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民族学生涵化与心理适应研究的意义、设计的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陶燕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0):49-52
东盟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涉及到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影响到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提出在课堂翻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的导入,有助于促进东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8.
冯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3):46-48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以消费心理、文化习俗、价值观、政治法律、礼貌原则、思维模式、词汇内涵及语言表述方式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合理运用归化翻译法弥合跨文化沟壑以实现广告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电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63-67
国外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始于20世纪,大致经历了跨文化适应的人类社会观、社会心理观和发展观三个阶段。综述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精华,用本土的跨文化适应模式解决本土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学习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