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通过对运动队要求提高物质待遇性质的分析,阐明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物质利益与精神奉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室友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种,大学生室友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高等院校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从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个方面来探讨构建大学生和谐室友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十余年来的变化使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逐渐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了解,力求以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演进中的大众体育,提出了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研究大众体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较多,而对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更有一些人贬低甚至否定毛泽东的法制思想,认为他对法制的论述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或者认为他重人治不重法治。事实上,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法制思想。这些法制思想从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开始,一直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因为他晚年的错误而否定其法制思想的存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董必武是我国法制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董必武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极其重视法制建设,强调法制工作在创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最先在党内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指出依法办事是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越宗藩关系持久而牢固,中越宗藩关系的基础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双方实力的较量是维系中越宗藩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中越双方的相互需要不断地强化中越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二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平衡,历来是执政者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通过"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则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本文从新时代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入手,对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说法:"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语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这种说法招来的是不解和反对。反对派的意见是:"中国作家的任务是用中文写中国人的经验和想象,会不会外语,似乎没那么重要。""对外国事物的熟悉程度,更多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对象和情调,而不是基本品质。"在此,此文中笔者想就这两个说法,说说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劳动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框架,力求比较系统地阐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而就现在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局限于慈善活动或产品质量,对劳动者权益依然抱着漠视的态度进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从根本上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建立与劳动者的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权益方面有所作为,将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构建有序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以推动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依法治国方略内涵的深化,宏观上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法治国家的构建、法制体系的确立,微观上则是对卓越法律人才这一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深入发展的切入口,拓展了人才培养的管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路径。本文以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在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机制,为今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律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相互联系。道德主要靠自律,法律则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即他律;道德所作用的范围和调节的对象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而法律所调节的只是人们的某些特定行为;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往往高于法律,道德和法律均起源于风俗习惯;法律中包含有道德的规范,道德规范中又有法律内容。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每一方都必须将另一方有机地看作其本来的协同者而构成统一的秩序。以德治国不是对依法治国的否定、超越,而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有力辅佐,同时依法治国又是以德治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命题,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深刻阐述,从逻辑结构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宪治国是核心、法律实施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生命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最高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法律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律文化缺失导致的问题,反映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法律文化的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途径,都是值得深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神话以其曲折的情节、完整的体系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其包含的一些早期人类思想则成为西方法治思想的渊源之一:希腊神话人物形象的塑造蕴含着西方平等的思想;神话故事中的复仇主题表现着对"正义"的诉求;神话故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则体现了对人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需要强大宪法的支持。当前我国执行宪法时,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易受政策因素左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制度匮乏等问题。加强宪法实施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教学是一种系统的工程艺术,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双边活动。教学不仅要重视“因人施教”,还要重视“因材施教”。体育教学是与智育教学并列的不同类教学。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对其“因材施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从古希腊时期“自由”被提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由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直到今天,自由仍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个体自由的实现依赖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通过调整公民的行为,维持制度的合理运行,为个体自由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解读自由的本质出发,通过论述自由与法律二者的关系,论证只有在以法律为最高准则的国度中,公民个体的自由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