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虹 《语文知识》2009,(3):64-65
市场化大潮鼓荡、世俗消费文化泛滥是当下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无可回避的严酷现实。在此背景下,文学教育必然面对更多困难与挑战。仅就现代文学教学而言,近年来遭遇的尴尬、困惑都颇耐寻思。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和消费社会文化共同向文学的渗透,对文学消费产生明显的影响,文学消费呈现新的特征。本文立足消费文化潮流,结合数字出版,探讨当前文学消费的个性,以及运用数字出版技术带动文学消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受“消费”的社会风尚影响,国内文学在一些方面正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创作和审美动向,这是现实文化土壤滋生出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文学也必将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一元化的局面不会再有恢复。因此,我们必须以现实的态度,开放、宽容地思考和面对“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是在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时,社会主流群体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此情景下的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是后现代语境和文学上启蒙范式的失落。消费文化对文学研究的激荡与提升可使其更加关注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者的地位,并且更加关注自身的理论建设。当然,文学研究还需对自身进行及时重建与调整,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小玲 《中学文科》2007,(11):56-57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占有、支配和使用以满足其需要的全部行为的总和。消费方式除受客观件的制约外,还受消费者本身的个性、情感、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是指中职生对文学作品的选择、阅读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的行为总和。本文意在通过对中职生当前的文学消费方式做出分析,在对中职生文学消费方式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对学生文学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为建设较高品位的中职生文学消费环境和氛围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时代的读者作为消费主体对文学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把握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旨,并以此来再造消费者的消费激情,提升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在消化文化时代背景下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人们追求好的文学教育,即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于一起的,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阅读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消费文化的影响、外语教育的功用性及网络媒体的冲击,英语专业的文学经典阅读状况并不理想。本文在分析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学经典阅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需求和大部分高校文学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文学课程设置改革的新思路,文学课的教学应改变旧的单纯为文学目的而教学,而应把文学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精神的载体,适应世界发展,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使高校英语专业的教育能够成为全面提升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文学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以其雪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的商业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中尤显夺目。以描写西藏的三位重要作家扎西达娃、阿来和马原的艺术追求、创作风格和作品文本为切入点,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当代西藏文学的文学形态,从文化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文化对其作品在生产、传播和读者接受等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在消费资本主义的环境中存在的。传统的成人消费教育普遍关注消费技巧,因而被置于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之外。从文化研究的视野解读消费教育,可以发现,消费教育是一种政治领域。不同内容消费教育下的成人会对消费文化产生不同的态度。从文化研究的视野审视消费教育,为丰富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化消费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精神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当前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加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文章认为: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消费,具有社会性质,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精神文化消费的根本功能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幸福观、消费观、文化观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价值多元的消费文化语境中,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学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下的文学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母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因其特有的审美娱乐功能决定了它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必须从理念、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吏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