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油是一个国家能源战略中最重要的方面,石油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安全。中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单一的石油进口通道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且面临安全风险较大。加强与中亚等国的石油合作可实现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单边、双边和区域性石油合作法律机制,在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在完善的法律机制下保障了我国与中亚石油合作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目前非洲已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但中非能源合作还面临着非洲国家经济单一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对非洲能源基础设施援助,强化对国内行为体的协调,确立建设性调解原则,加强与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84-1790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者姿态逐渐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国未来较为理想的石油运输格局是形成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和西南四个能源进口方向,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海陆并重”、风险分散的进口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枢纽地段、世界战略能源富集区和超级大国争夺及政治博弈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能源优先保障的最近基地。中亚战略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开发利用表现为储量大、产量小、出口量大、自消量小的"两大两小"特点,这些能源的合作开发利用对中国的保障程度有大有小。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高达80%、55%和70%,而同期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出口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分别为7.9%、40.7%和65%左右。受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开发利用战略能源面临的法律、经济、社会、政治、基础设施风险不可低估。其中,法律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属于较高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中国与中亚合作开发战略能源一定要时刻防范风险,从化解风险、增进合作、互利共赢的角度,明确政府角色,保证政策沟通,建立副总理级战略能源开发协调委员会;发挥地缘区位优势,设立中国-中亚能源自由贸易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强中亚能源开发战略运输通道建设;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国家战略能源联合储备体系;加强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降低战略能源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5.
邓琳  邓刚 《中国科技纵横》2010,(8):226-226,214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石油消费量以每年5.77%的速度增加。中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逐年递增。一方面,我国国内石油资源储量不足,产量增加有限。另一方面,中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势头增长迅猛。在石油资源储量不足和消费量逐年递增的双重影响下,石油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如何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保障我国石油供给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是关系到我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决策。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冕 《今日科苑》2010,(18):257-257
随着东北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作为能源消费与进口大国的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和激烈的竞争,这不利于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这就需要以多边的合作代替竞争,实现多边共赢。在能源合作中,制定相关统一的法律制度又是约束各合作国合理开发、利用、占有能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就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及基本法律框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寻求到本专业领域内积极有效的多边能源合作法制共识。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预测储量巨大,在世界能源地缘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中国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和扩大陆上管道石油进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发现虽然中国对中亚地区石油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中亚地区石油对中国石油进口的保障率却极低。通过构建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地区石油投资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政策法规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基础设施风险属于低风险,其中矿业权设置、东道国对经营的干预程度、民族文化宗教差异等7个指标具有相当高的高风险发生概率。未来对中亚地区的石油投资合作,既要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科学合理规避风险,又要寻求破解之道,选择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确保在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开发领域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1):5-10
随着中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后,建立了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方翻了石油供应中断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提出7个方面的战略对策:(1)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储备机构,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为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服务。(3)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4)积极扶持中国大型资源扩国公司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5)建立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进口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6)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寻找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7)积极参与和共同组织区域性能源安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考虑,新疆与中南亚区域经济整合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了中国新疆参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中介纽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成为欧亚大陆的又一国际经贸中心,从而为"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在环新疆经济圈概念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资源产业开发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涛  于汶加  代涛  李颖  邢佳韵 《资源科学》2015,37(5):1096-1105
吉尔吉斯斯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本文从互利共赢的资源合作切入,分区域对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合作构想:①中吉合作目标及基本原则:资源产业作为切入点,全方位推动中吉战略合作;将费尔干纳盆地反“C”字形地区作为中吉合作核心区;促进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经济发展,为“大通道”营造良好环境;②合作主要领域和重点布局:电力、公路、铁路、管道等资源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合作;③合作模式:积极稳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吉尔吉斯斯坦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构想——谦比西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中吉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铀矿资源富集区之一,具有铀矿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开采条件较好等特点。自2009年以来,中亚铀矿开采量长期居世界首位,2016年占世界铀矿总开采量的43.5%(其中91%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始于2005年,自2010年以来发展较快。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合作开发模式从铀矿贸易、铀矿勘探开发发展到核燃料组件加工,并对合作开发的前景作了预测。主要结论为:2030年以前中亚铀矿可满足中国核电发展对进口天然铀需求量的70%—75%;其后,随着中亚铀矿资源的快速消耗,2035年保障程度降至40%—50%。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和深化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的对策建议:以"五通"理念引领合作开发,尽快编制《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明确未来合作开发的重点,不断提高中资企业在合作开发中的地位作用,重视防范和化解合作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未来与发展》2010,(9):105-108
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最为重大的战略之一。专家认为,只有那些学会将文化发展纳入综合竞争力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在21世纪中取得决定性发展。在亚洲,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文明已成为文化内容产业的主要内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是最大的内容产业。在2008年"中韩日文化产业高端论坛"上,三国学者和企业界共同认为,应当研究"亚洲文化内容合作"发展战略,促进区域文化内容产业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15.
张腾蛟 《科教文汇》2013,(28):20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各个民族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繁荣稳定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在我国的经济消费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少数民族消费者实际的消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为例,重点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消费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缘战略的南亚地区科技合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总面积约503万km2,2009年总人口超过14亿。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8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与马尔代夫8个国家。从地理条件看,南亚处于欧亚大陆外缘新月形地带的中间地带,扼守亚洲和大洋洲通向欧洲和非洲的水上交通要道,靠近波斯湾产油区,俯视着东西方重要的石油通道,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直接攸关中国的“通道安全”。进入新世纪,南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恐怖主义、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与地区传统矛盾、社会贫困等相互交织,使南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局势渐趋复杂化,地缘战略地位和地区影响也相应上升,是中国推进睦邻外交、构建和谐周边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有关大国在该地区的各种渗透活动十分活跃。基于南亚地区地缘战略十分重要,涉及到我国依托阿拉伯海的贸易战略,有必要从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出发,加强对该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以科技先行的南亚科技合作对促进其他领域多边关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应成为我国地缘战略的新视角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17.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