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邹文伟 《收藏》2006,(2):61-61
《收藏》2005年第2期刊发的马广彦《古瓷大珍离我们有多远》(下面简称马文)及第6期邱明辉《我们离古瓷大珍究竟远不远》(下面简称邱文)两篇文章,均已拜读。我认为:邱文对马文的解读及辩驳有失公允,也有违学术批评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2.
饶治华 《收藏》2006,(3):50-51
前不久,笔者又走访了好友的仿古瓷厂,其仿古技艺真是“一日千里”,前一个月还可识别他的“杰作”,今天却已不能辨认了。  相似文献   

3.
宁志超 《收藏》2006,(2):62-63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大量“元代青花瓷器”(指习惯所称的“至正型”精品元青花瓷)在民间的涌现,关于这类青花瓷器真伪的争论也与日俱增。本刊自2005年第2期发表了由5篇文章组成的“民藏‘元青花’论坛”后,又先后选登了一些有关这一内容正反两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夏樑耀 《收藏》2006,(4):56-58
10多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所钟情。于是古瓷器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近十几年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5.
张柳河  张倩 《收藏界》2010,(3):70-70
所谓高古瓷是相对明清瓷而言,尽管学术界对高古瓷定义存在分歧.但从广义层面讲.明清以前所烧制的瓷器统称高古瓷已约定成俗。  相似文献   

6.
徐标 《中国收藏》2017,(1):90-95
近几年,随着高古瓷逐渐在拍卖市场上升温,宋代青白瓷器也宛如走出深闺的少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窈窕的曲线”和青自如玉的颜色,无不流露出秀雅的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7.
8.
读玉品人生     
董凡 《收藏界》2012,(3):17-17
阳春三月,正是外出的好时节,爱好美玉的我,每逢周末,必去古玩市场看玉——“淘”一“淘”,“赏”一“赏”。  相似文献   

9.
李征字 《收藏》2001,(3):49-49
《收藏》94期(2000第10期)刊登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签字版银币》一文,内容有许多错误,为免“误人子弟”,现予提出:  相似文献   

10.
陈水来 《收藏》2001,(2):24-25
2000年8月20日,菲律宾马尼拉英文《菲询问者日报》头版刊登菲国考古重大发现的新闻。并配发了大幅图片。在巴拉湾省(Pacawan Islancl)北部的武旋乐岛(Busuanga Islancl)偏西约8海里(合14.816公里)处,在水下170英尺(合51.816米)的海底,发现一艘古代西班牙大帆船的残骸。从船上发现的两件古镜上所刻的年代(分别为1783和1784年)推测,这是一艘18世纪末期航行于马尼拉至墨西哥之间的商船。  相似文献   

11.
谷梁 《收藏》2006,(11):110-111
上海文化界的几位朋友相邀,长假中抽空去金晓东家一聚,品赏他珍藏的古瓷。那天,他特地从银行保管箱中取来了平日从不露脸的宝贝。当他打开一只只锦盒,取出一件件珍宝,大家几平都惊呆了。那件方口圆底的唐开成四年(839)襄阳太守故夫罗倩的墓志罐,高21厘米,上刻端庄秀丽的280字铭文,隽逸潇洒。接下来是东晋黑釉龙柄双鸡头执壶、隋青釉贴花六系尊、唐邢窑瓜棱三足炉,北宋永和窑蓝釉绿釉伏听俑、南宋粉青龙泉窑鬲式炉、明洪武龙泉窑缠枝莲纹刻花罐……一连看了几十件古瓷,无论造型与釉色,都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2.
叠文钱三品     
潘龙 《收藏界》2011,(6):82-82
我听到泉友在说起叠文钱的成因时,有人往往认为是古钱币在浇铸后,发现(一侧)铸范发生了偏移再予复正的产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此说成立,肯定要在铜(铁)水尚未凝固前推正范位,而平推的结果只会令铜水随着钱型空腔游移,并不能铸成真正的"叠文钱"。  相似文献   

13.
萱草园主人 《收藏》2007,(12):82-84
近年来,伪品瓷器的传播之广令人震惊,在海外藏界也屡见不鲜。这类“埋雷”设套之事例出现,又一次给藏界敲了警钟:对待珍稀藏品应客观、冷静予以判定。  相似文献   

14.
马广彦 《收藏》2007,(12):90-91
许多古瓷爱好者在鉴选瓷器时喜欢看年款,以为瓷器上写什么年款就是什么年造的;也喜欢有铭文的器物,以为这类东西假不了。甚至有的收藏家也以年款、铭文为辨瓷根据,把写有伪款识、假铭文的赝品当作珍贵古瓷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15.
古人以品裁德,于人于事于物皆一“品”字论高下,故论人有人品、论文有文品、论画有画品……论砚则铭文雕饰之前先看石品,即所谓赏砚石为先。而于石品,无论端歙洮澄红丝石,或对应自然、或对应人文,发于心合于物,评定次第,然后因材施艺,琢为佳器,如此方可算作雅玩。  相似文献   

16.
伍秋鹏 《收藏界》2010,(9):51-54
古陶瓷中的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才开始出现的造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文物出版社,1998年)。  相似文献   

17.
陈康 《集邮博览》2013,(12):20-23
又到岁末隆冬时节,窗外漫天飞雪,万物凋零。在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抬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肃杀。这时的银白世界里,兀然有一点绿、一点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使人感到了生命的存在和可贵,它让人觉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8.
张庆明 《收藏》2001,(10):58-58
笔者最近收集到“五子”、“五金”两枚古钱,经本地几位同好共同研究,认为该二枚钱系真钱无疑,属五铢异品钱,现附上照片,供泉友们共同欣赏,并对两枚古钱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伍秋鹏 《收藏》2006,(7):54-55
什么是使用磨损痕迹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需要被运输和销售,进而被使用、损坏、丢弃或埋藏、随葬。在这些过程中,陶瓷或多或少会被磕碰、撞击和摩擦,所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在陶瓷表面留下使用磨损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可能是明显有,有的则可能是不明显的(图1)。  相似文献   

20.
所谓高古瓷,是相对明清瓷而言的,尽管学术界对高古瓷定义及称谓有分歧,但从广义的理解,元代及其以前生产的瓷器统称高古瓷已约定俗成。高古瓷也以其久远的年代,雄浑的造型,如冰似玉的釉质,粗犷的装饰意境,越来越被藏家认知和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