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识教育课程是现代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高中生进入大学,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一系列改变,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通过对青岛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习类通识教育课程亟需开设,并且把“掌握学习方法、保持学习动机、搜索学习资源”等作为课程内容重点开设,为本科生提供课程学习的一般指导.  相似文献   

2.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文章借鉴国际化课程分类标准,从课程内容视角将国际化课程划分为国际性倾向课程、全球性议题课程(社会科学领域)、全球性议题课程(自然科学领域)等七个类别。通过对样本院校通识课程的分析,我国大学通识课程的国际化呈现出以国际性倾向课程为主、对自然科学领域全球性议题的关注多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全球性议题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出我国通识课程国际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王玮 《教学研究》2006,(5):403-407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知识的心理学分类的角度,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方法,对初中化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以判断其知识分类是否平衡、合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与知识体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现代知识观探讨了知识体系、知识类型、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等,并以《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构成为例说明由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焦炜 《当代教育科学》2012,(3):17-19,56
现代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推行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兰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通识课程数量少、所占学分比例低、课程知识领域分布狭窄、通识选修课供需矛盾突出、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知识建构是一个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过程。通识知识结构体系是大学英语发展所必需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积极完善和健全的。只有建构了完备的通识知识结构,才能对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需要重视对于通识知识的建构。通识知识建构有很多方法,应该注重其生命活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应该注重活,又应该注重实。就通识知识建构和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应该加强人地关系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文章在探讨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神奇的大自然"的内容组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指出教学模式应变"教"为"导",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坚持课程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以问题方式促进多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的形成,以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配合课堂教学和构建多元成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仿效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哈佛核心课程进行通识课程实践,以此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为例对通识课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只是对原有专业教育进行一些调整与修饰,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与美国大学尚有很大差距,都亟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教学师资的角度探讨通识教育,并以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在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知识观是建立在哲学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物性”标准和“绝对真理”标准,对理解教育中的知识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教育学视野下理解知识及其特性。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具有动态性、丰富性、个人性、意义性和严密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general education被译为"通识教育"前,中国虽没有"通识教育"这一语词,但"通识"已成习语,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智慧,故学者以"通识"迻译general。"通识教育"引入后,一方面研究者试图对照其西方标准,探求中国近现代乃至古代教育实践中有无相应的成分;另一方面则又试图从中国教育的历史实践出发,寻绎本土通识教育的智慧,以企回馈西方general education,并希望能够以此弥补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由于缺乏本土"通识"语境的具体分析,对中国教育历史的种种挖掘都摆脱不了西方话语的牵引,最终仍然难免或各说各话、南辕北辙,或因陋就简、削足适履。中国传统"通识"没有严格且系统的标准,大率表现为洞察力和预见性,表现在"人情""世故"之中,既可入世以兴国救民,亦可出世以保身全节,要在一个"德"字;传统"通识"高企难行,似不可人人皆有,故多有流入神秘迷信者。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历史进入相对和谐的生存环境之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更为清晰,尤其随着产、学、研一体化后,大学的课程建设等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具备了更为雄厚的基础,于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如果把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观认定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有效体系,其实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已把通识教育单独划分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就应当与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互通、互溶。本文就是基于中国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在把通识教育渗透四年大学教育始终的前提下,使其直接指向人的发展,把学生素质的不断完善作为最高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做人教育视角下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做人教育存在颇多的问题,成为与大学追求“成人”的教育目标极不和谐的音符。通识教育在思维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对大学教育本质的理解等方面与做人教育存在相通性,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做人教育的缺失,同时也有助于找回大学教育成就人格、塑造精神的本体职能。  相似文献   

17.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优势、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诸多差异.研究认为,简单地复制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建立符合地方院校自身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透视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的视角来透视和诊断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就会发现存在着三大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是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两难处境;其二是大学通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其三是大学通识教育中如何达成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问题。揭示大学通识教育的这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海洋通识教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还不明晰。本文在概括国内外海洋通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该校海洋通识课的开设门类、实施目标和框架,并对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解读,建构了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知识体系模型,分为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海洋经济和海洋实践四个模块,以期促进中国高校海洋通识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