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颇有感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课教学“比例”打好了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再动手测量、画图,理解意义后又组织练习,学生对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较深,可其中一个环节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造成一定障碍。影响了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大衣哥”朱之文凭借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红遍大江南北。读过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正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词牌名为《临江仙》。词曰: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在“减负”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材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发之于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因素,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业务能力,则是教师搞好备课的关键。只有在平时备课中兼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 融会贯通把课教“活”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深入钻研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句话可以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但是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吗?两次执教“9的乘法口诀”的备课过程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了全国,请问,它是我国哪一部名著的开篇词?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对朱之文很熟悉,但是对《三国演义》就不太熟悉了,这也反映了当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有些家长并不赞成他们的孩子涉及课外书。  相似文献   

6.
教材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材料,但无法完全顾及真实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通过学情分析、课堂反馈、作业分析等形式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为教学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谢志宏 《课外阅读》2010,(16):59-59
“三国是哪个国家啊?” 看完电视连续剧《三国》第一集,女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和妻子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8.
郑权 《教师》2010,(13):33-34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应用,不仅反映了自身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知识水平。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能走进教材,更要能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9.
电视教材编导是学生的老师 ,学生是编导作品的观众 ,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编导要走近学生 ,与学生相处 ,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采取必要的策略和设计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胡国华 《文教资料》2010,(35):74-75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芳 《教育文汇》2010,(3):44-45
怎样备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积累不同,阅历不同,对教材的把握不同,特别是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同,所以备课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相似文献   

12.
龚睿 《湖南教育》2005,(12):15-15
葛振林老英雄的逝世,《狼牙山五壮士》在一些课改教材版本的删除,加上前期刘翔、《天龙八部》编进教材,课程改革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全社会引发了激烈争论,正反两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作为教研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性地反思。一是把握系统性上有待加强。在各科出台的新课标中,虽然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但立足于单科的“小综合”居多,各科共同开展“大综合”则是一笔带过。各科之间在课程目标上没有协调沟通,教材安排上没有有机联系,课程资源无法共同开发利用,真正的综合性学习难于开展。即使有的组织起来了,但仍处于单兵作战的…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小学中高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但笔者经过深入课堂教材习作指导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一味地强调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不多,忽视学生的习作兴趣,造成大多数学生挖空心思,勉强应对写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材习作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支点,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引领他们会写、乐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陶收文 《教学随笔》2007,(12):22-22
初中数学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有效地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要想将这些目标能够尽量实现,我认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放飞学生。下面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中第五节中位线第二节内容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握教材,放飞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能只单纯的成为一个教书匠,而要成为灵魂的塑造者。因为我们不可能使人人成才,所以我们要努力使个个成人。  相似文献   

17.
黄频 《湖南教育》2005,(16):45-45
一、京剧艺术进入课堂应从入门知识的传授开始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京剧,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系统地传授京剧欣赏的入门知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他才会看得懂、听得懂,才会了解和欣赏京剧。正因为不了解,大多数孩子表示“听不懂,拖得太长,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听些什么”,所以学生就不愿意去听。了解京剧背景,学生才会接受。譬如:传统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四大行当,不同行当中的角色。如在教《京调》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入门,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他们自己总结出“生、…  相似文献   

18.
一是激起美的向往. 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时,要有意识地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有时可采用谜语导入法,即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枯燥的道理趣味化,使学生感受到地理课的美,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9.
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教育之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克服“师之惰”。现在各种纸质资料、网络资源相当丰富,一名语文教师把课备完整不难,备好则不易。语文是一门最好教也最难教的学科。因为难教好,似乎任何人都可以点评几句,指出不足。因而,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备思想。我们要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才能引出学生创新的思维、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一位特级教师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泗洪县青阳小学执教《24时记时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