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德育目标政治化、德育内容知性化、德育方法灌输化、德育途径单一化、德育主体错位化。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的策略是:要使德育目标围绕生活、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德育方法贴近生活、德育途径融合生活、德育主体走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教育领域的影射,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泛政治化;德育过程缺失主体性;德育方法的非人本性;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学校德育社会化是学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社会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学校德育社会化可以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寻找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变革30年: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从"政治教育"中走出来后,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经历了多次反复,最终从政治化的"接 班人"转向更富生活色彩的"四有公民";在行为规范上始终在从传统要求与外在规范向社会生活与内在 自由靠拢;学校德育课程整体上在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以此提高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德育管理已经自 成体系,但这种越来越独立的模式,反而让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孤立.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道德建设给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纵观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偏离,政治化、物质化倾向严重,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还存在倒置、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个体道德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各学段德育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真正地让德育回归自然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使得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乃是正确之道。  相似文献   

5.
主体育德--学校德育的通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令人困惑的现状,反思德育低效现象后面深层次原因,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树立"主体育德"德育理想和建设"主体育德"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到达高效彼岸的"通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今学校德育低效现象原因的反思,指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只有树立"主体育德"的德育理想和建设"主体育德"的德育模式,才是学校德育到达高效的"通途".  相似文献   

7.
宋双 《教师》2010,(21)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当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教师问题是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校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德育观念、责任意识、品德素养、德育素养不足而导致学校德育低效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实施中存在的教师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低质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德育观念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感和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目标空泛且缺乏可操作性,忽视师生的主题意识,等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细化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体化的校内外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德育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目标上,美国比较开放,中国相对保守;在德育途径上,美国采取的是典型的全面主义德育模式,中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德育主义的模式;在德育内容上,美国德育政治倾向比较隐蔽,中国德育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对中美两国高校当前德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借鉴与吸收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推进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学校德育在很多方面和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中国的德育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合理借鉴西方优秀的学校德育方法,优化我国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从在校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到社会精英的违法乱纪行为,无不说明学校德育的懦弱。脱离生活、过于抽象和政治化使德育成为空壳教育。分析道德与个体利益的关系,指出德育的实效性应该体现为切实改善受教育者的生活使之趋向更美好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德育概念泛化的角度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探讨了学校德育有效性不佳的理论根源,提出了对德育概念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市场经济和教育自身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学校德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学校德育功利化表现在德育内容的片面性、政治性,德育过程的产品性、外铄性,德育目标的社会性、工具性和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即时性。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角度,从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探讨了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学校德育功利化,构建本真的学校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教人"向善"、"求善"。德育的效果如何,关系到个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是否有良好的氛围和向善的力量。然而,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德育政治化倾向影响,德育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德育开始复位,但是德育政治化的余温仍然在发挥作用,成为当前德育失效、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德育政治化的现象出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探讨如何将处理好德育和政治教育德的关系,发挥德育在育人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活德育论是新时期我国德育理论的可贵探索。它紧紧抓住道德知识、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的特殊性,强调德育服务生活、回到生活、引导生活。它成功地批判了政治化德育、知识化德育和边缘化德育,指明了德育的独特价值,捍卫了德育的独立地位。它极大地改变着我国学校德育的面貌,使德育受到学生愈益广泛的欢迎。不过,生活德育论也存在不足,那就是:未能建立生活与德育的双向本质联系,生活逻辑的内涵不清晰,社会批判性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被弱化,主要是德育的理想主义和泛政治化,学校德育内容、方法及其价值取向普遍滞后,德育知行不一,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队伍不稳等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德育工作中重塑价值取向,加强和渗透人文教育,转变德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渠道为多渠道,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优化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的学校德育还较多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困境中 ,德育实效性低。本文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定位、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困境的原因 ,并对学校德育的变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德育目标从社会本位走向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德,道德教育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实现其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达到自觉的道德境界。长期以来,我同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目标过于政治化,学校德育过分凸现德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个体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效果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学校德育还较多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困境中,德育实效性低。本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定位、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并对学校德育的变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