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16,(1)
正清末民初,上海老城城厢内外,大小街头茶馆遍布,茶客如云,茗香醉人。据史料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有茶馆64家,到民国8年(1919年)有164家。抗战前,大大小小的茶馆达数百家之多,仅城隍庙一处,就有茶馆几十家,可谓"十里洋场奇事多,上海茶馆甲天下",成为沪上风情旧景之一。茶馆称呼各地不同,旧上海茶馆多以楼、馆、园、阁、居、社、肆、轩称之。茶馆题名亦雅,如  相似文献   

2.
清末是四川近代教育体制逐渐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师生关系向近代师生关系过渡的初始阶段。通过对清末四川新学师生关系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在新式学堂里的师生关系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师生平等思想的传播、学生群体意识的觉醒等,有助于在新教育体制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如学生过分关注自我、摒弃"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等,对后来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裴高才、王凤霞合著的《为民喉舌·范熙壬传》,据实叙介了我国清末民初司法体系的理论构建者与实践者、民初国会众议院议员范熙壬先生传奇的一生。传主从"父子同科"到"公车上书",从留日创办《新译界》到回国参与立宪,从反对"善后大借款"到坚决抵制曹锟贿选,从欢迎孙中山北上到营救李大钊等惊世之举,还配以近百幅孤本图片,反映传主究心变法救国、立法治国、护法报国的诚心、忧心与苦心。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民初以来,学界对严复翻译的讨论业已形成异常复杂的评估系统。虽然论者多以西学原著为基准,但对严复翻译的界定却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评价严译的标准也多有不同。职是之故,从翻译的"实然"和"应然"两种状态出发重新认识严译中的"再现"与"建构"无疑有助于严译研究的继续推进。作为一种"选择性再现",严译不仅是严复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更是传统文化观念与近代西方"新"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体现了翻译的"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5.
这是叙介辛亥志士、宪政先驱范熙壬的第一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裴高才、王凤霞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作者通过对海峡两岸的原始档案进行认真考订,从传主童年对句入题,述及"父子同科""公车上书"、创办《新译界》、亲历清末民初立宪、反对"善后大借款"、同曹锟贿选唱对台戏,以及助推孙中山北上、营救李大钊等事件,演绎了范熙壬这位辛亥先驱、共和健将从变法、立法到护法的卓异历程。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中将孔子定位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孔子的思想范式是"以仁入礼",其理论形态是由中庸贯通学而、仁学、礼论形成的君子学说。孔子论中庸,首先定义"中庸之德",然后赋予其"中正"和"不损"双重规范:由于中正,"中庸之德"应普遍遵循;因为"不损","中庸之德"不可逾越。从修习讲,持守"中庸之德",是调节个人利害和生活,达到心正,涵养仁德;从践行论,持守"中庸之德",做到行正,实现公道,维护社会秩序。"中庸之德"既是"中正之道",亦是"不损之德"。其"不损"的行为原则,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正"的功能发挥,就是日用伦常。  相似文献   

7.
禮的來源乃是多元而非一元,在這種多元來源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化巫入禮",這是從巫到祭祀之路,禮最初來自巫,但是要經由祭祀的中介,祭祀是有特定規儀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二,"禮源於俗",這是從俗到儀式之路,禮恰是集體性的民俗使然,民俗是有特定規矩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三,"禮樂相濟",這是從樂到情感之路,由於承繼了禮樂合一的遠古傳統,由此,禮與情也是合一的,禮本身就葆有情。本文試圖把"禮源於巫"與"禮源於祭"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巫祭之源";與此同時,又試圖把"禮源於俗"與"禮源於情"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情俗之根"。中國禮樂文明之所以具有"情理合一"的大智慧,恰恰是源於這樣的歷史實情:禮來自於巫術的理性化,經由了祭祀的中介,但其中亦留了情;禮來自於民俗的規儀化,經遇了樂的環節,但其中亦有了情,這才塑造了中國人至今具有的那種"情理結構"。  相似文献   

8.
郑怀贤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武术家、中医骨伤专家,郑氏武医流派的开创者,为武学、中医骨伤学、武医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世尊为"武医宗师"。作为"武医结合"典范的郑怀贤,受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时代语境的框定,燕赵地域"忠诚正义"文化与清末民初武术家"宽容大义"集体人格的陶染,不仅承继"武医结合"的文化传统,而且拓展了以武养德、以医从善内涵,其"以人为本、谦和仁爱"的人文关怀,"躬身践履、开创博纳"的实践精神,对探寻当下武术发展进路、解决武医分化、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票号"是近代银行的前身,由明清时期的晋商所创,承担着资金汇转、货币结算、商业信贷的重要职能,其产生远袭唐代的"飞钱"、宋朝的"交子",近承明代中叶的"账局",衰落于清末民初的中西文化交汇之时。作为中国近世商业资本演变的参与者、见证者,晋商的票号业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样貌,对票号兴衰历程加以鸟瞰,提炼其中的核心文化理念,有益于为今日探索中华商业文化的民族传统提供相关的历史经验。我们将从票号的兴衰、运行方式、文化理念三个方面梳理相关内涵。  相似文献   

10.
"滇人善联",李彪应算上一个.因为,大凡到过大理州弥渡县看过南诏铁柱的人,无不对一副楹联赞赏不已,"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对联书法清新潇洒,平仄工整,内容肃穆深沉.其撰写者便是清末滇西一代名师李彪.……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的开端,是"穷根究底"的精神,无可厚非地是源于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和永远追求的学问.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开始"走火入魔",为求"安身立命",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发生了变异.而作为蕴涵着传统哲学精神的儒、道、释三家知识体系的开源,以学成家,由家立教.在丧失了"穷根究底"的精神,求"安身立命"之后,就必然各自依照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位置,发展出一套伦理的、道德的政治观念与生活宗教来.这是传统哲学精神向"安身立命"的生存境地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重庆近代职业教育兴起于清末“新政”时期,依照“新学制”的规定,设立了实业学堂及专门学堂,从教育目标、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旨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于重庆近代农、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重庆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对重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文传统中,"典"作为一种具有公共阐释效度的意义原型,在不同时间维度之上,建立起了文学活动主体间显见的、可分享的意义世界。五四新文学时期,由胡适首倡的"不用典"主张则使传统诗文用典失去其原有的合法性根基,新的诗文阐释及其公共性涵义由此诞生。从"典"的传统运用到现代语域下对"典"的质疑,既体现出时序变迁中文学阐释主体及其公共性诉求的差异,同时亦成为新用典方式兴起的征兆和开端。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道"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首先,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思想,通过"齐物"来取消事物之间的对立,破除以"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次,庄子提出了"天地一气"的思想,认为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这是一种自然气化的思想,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同归于"气"的一种和谐状态。总之,庄子通过"齐物"与"天地一气"来达到"道通为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一、"齐物":破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以来,外国少儿歌曲在中国大规模的流行有两次,一次是20世纪初外国儿歌曲调大量进入国内,以此时兴起的学堂乐歌为代表。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本中所教唱的歌曲。另一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国少儿歌曲涌入国门。这两次外国少儿歌曲的流行都对音乐创作、少儿心理、社会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它产生之时,正是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受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社会文化思  相似文献   

16.
赵藩,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号石禅老人,世谥"文懿先生",剑川向湖人,白族,生于清末民初.历任易门训导、四川盐茶道、永宁道、按察使等职.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曾在护法军政府任交通部长.晚年著书立说.按以上简历,赵藩本应是一位经世之才,却因其诗文词章书法冠盖三迤西陲,名人赵藩的经世之才就被忽视了.本文就文懿公赵藩的经世思想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旧京老戏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旧京老戏单(即演出节目单)的收藏者杜广沛系北京人艺的元老,因从事幕后工作而知其者不多。杜广沛先生收藏的老戏单从宣统到民国时期多达数千张,并曾多次展览,在京城戏剧界很有影响,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戏剧家老舍的夫人胡洁青、中国收藏协会名誉会长、文物专家史树青等,均对其有过题词或赠言。从中国戏剧史看,北京城始自清末民初,逐渐成为戏曲、曲艺的发祥地,涌现大批戏曲名家、名剧和名戏院,最具代表性的京剧成为“国剧”,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历史性的高峰。《旧京老戏单》一书收入京…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20日,《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图片展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幕。来自法国阿尔伯·肯恩博物馆的81张记录了清末民初老北京历史风貌的老照片首次在这些照片的故乡——北京公开亮相。一个法国博物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中国的照片呢?它们是谁拍摄的呢?照片上旧日的地方今天人们还认得出来吗?阿尔伯·肯恩博物馆馆长苞索蕾女士以及曾经亲自参与鉴定这批老照片的文物工作者在展览开幕前夕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9.
王新环 《寻根》2011,(1):40-42
清末民初,在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尚未产生之前,河南民众普遍是靠民间防疫活动祛病避邪的。即便到了公共卫生事业已在乡村零星出现的民国时期,广大民众仍然更愿意秉承民间传统,结合当地的风物和民俗,以自发的防疫避瘟活动来驱除病魔。这种自发的群体性的民俗防疫活动,往往是和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财产与人口,都在政权的管辖范围内。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与等级礼乐制走向崩溃,于是墨子"背弃"周道,创立新说。墨子是我国古代下层民众的杰出代表,他从社会经济发展、下层民众的普遍利益得到保障,从对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要求,从国内及国家间和平等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本"倾向的思想。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利",因此,人们常常把他称为功利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