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打破那种教师“大包干”而包干不了的徒劳作文教学法,我们摸索出了一种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听、写、看、讲、改、结”的六环节作文教学体系。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思、辨、析”等能力方面形成良性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六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听、写”为第一阶段。即激发兴趣、诱发灵感,初步尝试阶段。第二阶段为“看、讲、改。”这是反馈、输出、加工、再创造阶段。第三阶段为“结”。这是提高升华阶段。三个阶段相对独立,但又互为联系,彼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第一阶段“听、写”为六环节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历来讲究“听、说、读、写”。这四项又可以分成两类 ,即接收和输出。“听”和“读”属于信息的接收 ,“说”和“写”属于信息输出。显然 ,接收是前提 ,是基础 ,没有良好的“听”和“读” ,绝不会有优秀的“说”和“写”。据国外资料统计 ,因为不善于“听” ,结果只能接受对方信息的 30 %。在信息社会里 ,“听”仍是人类大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英国学者雷奇蒙德在其著作《文化修养与普通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 :一个人能否听懂对方的说话 ,并对之做出相应的反映 ,是测量这个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标准。在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应达到的能力作了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应达到二级水平。听和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或者说是吸收的能力,是接受输入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说和写的能力是表达能力,是输出信息的能力。”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之功。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后,逐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英语的语言技能是指听、说、读、写这四项。其中,听和读属于接受型技能(receptive skills),是语言输入的渠道;说和写属于产出型技能(productive skills),是语言输出的途径。这四种技能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其中阅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个促进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来说,  相似文献   

5.
“听”作为交际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初始环节,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重要途径。听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并不单指我们的听觉器官接受外部声音的能力,同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文化背景以及思维逻辑等多个方面。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训练中,“听”先于“说”、“读”、“写”。“听”是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手段,是对“说”的理解过程,加强听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进而也有助于“写”。  相似文献   

6.
王叶飞 《科学教育》2006,12(4):46-47
初中升学考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它不仅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而且对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也可以说中考试题的命题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初中的英语教学,其指导思想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写”相对于“听”和“读”是一种表达和输出,是对学习能力的更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从信息论角度看 ,听、读属信息的摄取与存贮 ,说、写属信息的加工与输出。一般说来 ,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 ,主要看他信息加工与输出 (说、写)能力的高低。语文能力的形成 ,有它自身的鲜明特色 ,吕叔湘先生曾一语破的 :“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 ,而“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河南教育出版社《吕叔湘论语文教育》第 2 3页 )渐进性、实践性是语文能力获得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 ,加强语文实践 ,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交际过程看有表达与领会两大方面。表达又有“写”和“说”之分,即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领会也有“读”和“听”两类。比较而言,历来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写”和“读”,而对“说”与“听”则重视不够,致使某些高材生不善言谈,不善听解。本文就表达与领会中的“说”与“听”谈几点看法。所谓“说”是指在口语交际中根据内容和语境来选择最合适的话语。一个人能否达到预其目的,能否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取决于他说话能力的高低。所谓“听”是指能够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不仅能听懂表面话意,有时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知心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分为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等四个阶段”。听、读属于信息输入加工形式,说、写属于信息输出加工形式。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历来讲究“听、说、读、写”。这四项又可以分成两类,即接收和输出。“听”和“读”属于信息的接收,“说”和“写”属于信息输出。显然。接收是前提,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听”和“读”。绝不会有优秀的“说”和“写”。据国外资料统计,因为不善于“听”,结果只能接受对方信息的30%。在信息社会里,“听”仍是人类大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英国学者雷奇蒙德在其著作《文化修养与普通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一个人能否听懂对方的说话,并对之做出相应的反映,是测量这个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标准。在大规模的通讯和交际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听取他人语言的能力。从这种语言中选择主要的东西,评定它的优点等,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它的交流功能体现在接受与输出信息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听与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与说便是输出信息。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体现了对学生运用语言综合能力的要求。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加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偏重于接受信息功能的培养,忽视输出信息能力的训练,造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极大缺陷。表现在对单句的翻译尚可应付,对整搞内容的表达便显得束手无策。近年来,随着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中学英语教材的面世,整体教学,交际英语教学已进入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深入一步看,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输出;从能力上来说,听、读是理解,说、写则属于表达。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上不可能只有吸收,没有输出;只需理解,不需表达。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能力,于是吸收与输出、理解与表达都有它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贤 《教师》2014,(15):46-46
学好一门外语要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听和读的能力是接受输入的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读和写是把信息输出的能力。听力是一种主动性、隐蔽性的技能。学生通过听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试题中的“书面表达”是对“写”所提出的要求.写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是接受语言信息并最终输出语言信息的结果。从所要用的句式及词汇方面看,历届高考书面表达题要求的句式基本以简单句为主.所要用的词以初中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为主。这充分说明打好语言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基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在初级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即在进一步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习,重点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和“读”属于“输入”,“说”和“写”属于“输出”,“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前提和基础,而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则是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骆蔚 《教书育人》2012,(Z2):41-42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学。语言指的是汉语的学习运用,主要表现在口头方面就是听和说。文学就是对作品的学习运用,主要表现在书面方面就是读和写。要想学好语文,笔者认为就应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人手。一、听,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指听别人说,从别人的话语中获取新鲜的知识。"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接收信息,接受新见解,学习新知识。在语义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积累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听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  相似文献   

17.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聆听、阅读、说话、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聆听和阅读是吸收,是理解;说话和写作是倾吐,是表达。听读是为说写储备观点和材料,没有听读作基础,也不会有更好更高的说与写。我认为,听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积累,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1 以听、说、读带动写作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4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4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这4个技能是相互依赖的。听和读是输入,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手段。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有说和写的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书以载言,言以传意”。人们通过言语交际来表情传意,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交际表达效果指的是说写者与听读者之间沟通的程度,或者说是说写者使听读者接受表达之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说写者要对言语进行加工、修饰和和调整,就是进行修辞,而衡量修辞效果的标尺就是得体性原则。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言语材料的规范 2.0在交际中言语材料的规范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得体性的直接体现。本文重点谈言语材料的规范,它又包括:语音协调、词达意顺、语句通畅、简洁明了这四个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