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屯堡“言旨话”是中国最早的歇后语——藏词式歇后语在当下的历史遗存。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从文化遗产的视点来考察,认为对于藏词式歇后语这一濒危语言现象,应及时进行抢救和发掘,让中华民族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并通过它去认识当年先辈的生活智慧、生活心态,从而形成一个民族具有连续性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
“燕”化的内涵丰富隽永,源远流长。历代人欣然命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咏燕名篇,为中国传统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屯堡谚语是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艺术性,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和"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和"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继承与弘扬"和"文化对当代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蒙城方言“照”有独特的方言含义和用法,表示“可以”“行”。“照”搭配构型有:“照+了”“不+照”“可+照”“能+照”等。通过对蒙城方言中“照”共时层面上的语义阐释,探析出“照”的文化内涵为:婉转表达的世界观、物化衡量的价值观和道德礼仪约束。  相似文献   

6.
杜诗中有着大量“人“意象,既有属于个体的“无人”“故人”等意象,也有着集体的众人和群体意象,这些“人”意象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杜甫儒学思想和“仁人”精神,且是对知、情、意三者合一的有力实践,以此展现出中国文学哲思和诗意的交融,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服饰繁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服饰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冠、冕两种头衣的源起和构成中,透视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制礼色彩,成为了地位身份名分的标志,成为了庄严高贵体面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8.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服饰具有蔽体御寒、审美、职业、身份地位、教化等多种功能。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服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士人的服饰强化了其身份认同,反映出士人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尊崇以及对儒家等级制度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10.
在屯堡文化事象中,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还是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思想都得到很好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屯堡文化不仅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密切联系,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浓厚的哲学意识,具有丰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1.
"三"是一个普通数字,但它不仅具有一般的数学和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既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又体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反映了许多现代科学规律的特点,与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挖掘"三"的文化内涵,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通过对汉英语词“左”“右”的词源和文化内涵的研究,说明汉英语词“左”“右”文化内涵的一致性,从而揭示这种发生性的趋同现象,是由人类原始思维模式和原始文化心理结构的同一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杨明 《铜仁学院学报》2012,(1):35-37,100
屯堡言旨话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形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言旨话的语言特点,然后通过与汉语中语言技巧歇后的比较,分析了言旨话语言技巧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习语的产生与存在受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制约,所以研究英美习语要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追根溯源,习语主要来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风俗习惯、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名人轶事等方面,从中反映出英美文化的许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品”字形结构汉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说文解字》中,“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文字一般都是表意的。考察它们的组成结构对于令人理解古代文化社会有很大帮助。“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蕴。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数的概念、哲学思想以及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平衡美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青海新文学是伴随着青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发生发展的。在迄今近8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从边缘化的地区性写作逐步汇入中国新文学主潮并努力营造自身品格的流变过程。映衬着独特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的青海新文学,以对“自然与人”主题的关注和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构成了其鲜明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作为广西地区重要的茶类,以其独特的“红、浓、陈、醇”及“槟郎味”等味美特征驰名岭南和海外。从文化的视域来观照六堡茶的味美特征,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六堡茶特有的味美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化六堡茶史的研究,扩大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西疯癫认识史的考察与梳理,可以发现,"疯癫"的文化义涵是异常丰富且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它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话语体系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它既是真理的代言者,又是愚蠢弱智的化身;既是道德的楷模,又是罪恶的源泉;既是里比多得不到释放或转移的结果,又以"失败之英雄诗"示人;既是旧道德秩序的破坏者,又会被动地纳入理性的严格管辖下成为现存秩序的附庸。总之,"疯癫"不是病理学或者医学事实,而是一种文明与文化事实,"疯癫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文化的产物",是在人的文化观念衍变中构建出来的一套内涵驳杂且呈相互背离状态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