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记”是古代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的“记”占了很重的份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记”,从内容上来看:既有山水游记,又有亭台楼记,还有杂记;从时代上看,有魏晋的、唐宋的、明清的,含盖了“记”从肇始到走向成熟,直至繁荣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但是,从所有选入中学教材的“记”来看,笔者以为《游褒禅山记》在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山水游记“章法”的极好范本。如果能教好《游褒禅山记》的章法结构,那么对于整个初、高中“记”的教学来说则具有沟通既往,开启未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何镗辑《古今游名山记》,收录了柳宗元永州山水文章十四篇,对照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柳宗元集》相应篇目及其校勘记,显然别有所本.其中有比原校勘本为佳者,可以择善而从,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涉及山水的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江雪》《鹿柴》《渔歌子》《望天门山》等等都是。但我们在处理这些教材时,因为没有从山水文化和审美的层面来看待,把握上就发生偏差或者变得肤浅化,美景以粗游了之,佳肴以大嚼了之的情况比较普遍,故而山水文化和审美的问题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6.
喜爱山水和旅游的我,一讲《小石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些课文就会特别投入。我对学生说,古人是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7.
《永州八记》是指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游记。历代学者对这些文章作过永州八记研究,评价甚高。本文仅从艺术贡献方面作如下探讨。一、创山水游记的独立文体山水游记是散文的—种。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在《永州八记》问世之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过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与众道徒游石门时“历险穿崖”、饱  相似文献   

8.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行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所收古代山水散文计有《小石潭记》、《三蛱》、《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游黄山记》等六篇。对这些作品的立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对我们掌握这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明确这类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学习山水散文写作方法,是很有好处的。上述六篇作品,从立意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则因篇而异,各具特色。现分述如下。第一类,文章立意重在写景。如《三峡》、  相似文献   

10.
游记书写形态的早期渊源是史学中的记与志,但地志的山水化与文学化是永嘉以后士人对山水美重新发现的结果.从东晋罗含《湘中记》开始,地记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名篇,继之以袁山松的《宜都记》与盛弘之《荆州记》,形成了自然山水的新取向和清水芙蓉的书写风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游记作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融合南北文风,记叙千山万水,以多样化的笔法融情入景,形成了"空濛萧瑟"与"遒劲苍老"等多元艺术风格,是晋宋地记文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舒心草     
张丽钧 《良师》2010,(1):4-5
案头的山水盆景中生出了一株小草,茎如丝,叶如珠,绿如翠,煞是夺人眼目。 总有人指着这株草问起它的芳名,我一片茫然,却不甘心。遂应道:舒心草。 自打给这株小草赐名为“舒心”之后,每每看到它,心情果真舒泰起来。这襟袖之间的山水,只是个象征性的玩意。是游不得的。若说游,倒是每日里它在游我——游我含泪含笑的目光,游我亦悲亦喜的情怀。那石,不是有吸吮功能的“上水石”,嶙峋丑陋,  相似文献   

12.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13.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1,(11):43-44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体裁非常独特,脍炙人口。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景中托意,借景喻情,堪称山水人格化的典范之作。《永州八记》展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同时也浸注了作者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吟唱出既清丽又凄幽的情调。永州山水之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相忘,和谐精彩。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我让学生互相质疑,学生小黄提出一个疑问:“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舟子’是哪儿来的?前文并没有出现,请老师解释。”我看了一下课文,感觉果然有问题,不禁为自己备课时的疏忽而惭愧。  相似文献   

16.
《登泰山记》,是古代记游散文的精品。笔者重读鉴赏之余觉得,它更应该拿来当作学生记游作文的范文。山水记游作文,老师常爱布置,学生相对也愿写,原因是都觉得“好写”,有亲历见闻,有内容可记,有情可抒。学生逢游几乎都得交一篇的历练“经验”。但现实效果往往却是:经历不见得就能  相似文献   

17.
夏兰 《考试周刊》2012,(21):22-2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三篇山水画论是研究六朝时期山水画审美功能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水画"畅神"、"悟道"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8.
袁山松的《宜都记》等山水作品,对山川风物作出生动的记述和描写;袁山松的山水“知己观”第一次把人们的视野从借山水以比德证道的藩篱中解放出来,是一种自觉的、全新的山水审美意识。以袁山松为代表的东晋地记作家,为中国山水散文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山水游记作品.对于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难以抓住其独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现以余映潮和王君两位名师执教的课为例,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小石潭记》和其所属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宋世彩堂本《柳河东集》在《游黄溪记》的题注中说: 自游黄溪至小石城山,为记凡九, 皆记永州山水之胜。年月或记或不记, 皆次第而作耳。这条题注原出自宋人韩醇,五百家注本(宋魏仲举编)留有评论训诂者的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