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复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动了几次高潮,值得对其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适应与选择论,作为一种运用综合法来阐释翻译生态环境的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文化、读者等因素的适应与选择。运用适应与选择的观点,结合简略的翻译史研究及个案分析,指出复译现象的存在是适应与选择的结果,并论述了复译的策略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针对《今日中国》一篇软新闻《到南通——听罢江声听海声》两篇英译文的对比分析。作者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作者从译者进行适应选择的各个纬度对原文和译文及其两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于软新闻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语境和话语的涵义及达尔文的生物"适应/选择"学说进行介绍,并从达尔文的生物"适应/选择"学说视角,分析研究语境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对译文目的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对汉语公示语及其翻译进行分析论证,指出公示语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适应,是译者为符合目的语环境对公示语翻译策略进行选择的适应;选择,则是译者为适应公示语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进行的选择。公示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应视翻译目的与目的语读者做出不同程度的顺应,译文的选择也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双方交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对权威外宣刊物《今日中国》汉英版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在各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中做出适应和选择,并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学校适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采取了学校态度、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行为问题、班级参与等指标对学校适应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系列学校适应的研究工具.文章通过对学校适应的界定、测量指标和工具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评价,为学校适应的研究者选择恰当的研究工具,并且为提出更有效的测量工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视域下,分析林则徐为了适应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所做的一系列自觉的选择性的努力。文中对其翻译活动各个环节中的选择行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作了一定的探讨;并进一步阐释了在这一系列适应与选择的努力下他们当时的翻译实践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翻译适应和翻译选择贯穿了林则徐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翻译的成功正是由于作为翻译主体的人对于翻译生态环境成功地进行了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中国译学理论带来新的活力,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国内著名景点名称的误译进行了分析,并以"三维"为原则,提出选择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习萌 《海外英语》2022,(13):41-42
为了分析刘宇昆在英译科幻文学时主体性特征,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内涵的体现。研究发现,刘宇昆在英译时对翻译生态环境各因素进行了恰当的适应与选择,并灵活运用了翻译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双语转换,对翻译策略进行恰当适应与选择,充分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7,(6):19-23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借助"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多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分析妈祖文化宣传资料的英译文本,指出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的翻译错误,并探讨译者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翻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运用"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对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赵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在适应与选择两个方面都很出色,既对外部需求作出了适应与选择,也对自身内部需求作出了适应与选择,因而译本受到经久不衰的欢迎与好评.  相似文献   

12.
翻译生态学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胡庚申教授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以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的适应与选择理论为依托,以许渊冲先生两首英译唐诗为例证,研究译者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过程中如何遵循"适应与选择"理论,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品名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陇药是甘肃道地药材的总称,做好陇药的英译对陇药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而言,翻译即译者为了适应生态环境开展的一项自由选择活动,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为了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而开展的选择活动,具体而言,译者为了能够有效适应陇药术语翻译生态环境,需要正确使用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并严格遵循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4.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根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多维转换角度,将译者主体的适应与选择和唐诗翻译这一活动相结合,对《送元二使安西》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尝试根据"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标准来选择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15.
翻译适应选择论从崭新的视角对翻译进行了诠释,为中国译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本文以此理论为视角,对《功夫熊猫》的字幕汉译进行解读,结合具体翻译实例诠释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最终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7,(1):71-75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女系家族》的三个汉译本进行比较,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工具,分析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上所作出的不同适应与选择,并从翻译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说明生态翻译理论对日本文学作品汉译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山崎丰子译作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适应学生自主选择是开放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本质要求,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项目设置、实验项目内容编排、实验课外活动安排等方面阐述了对实验教学适应学生自主选择需求的具体改革思路,并从仪器设备管理、教学指导模式构建、网络环境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实验教学适应学生自主选择要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姚志奋 《天中学刊》2011,26(4):93-95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辜鸿铭会通中西文化并推崇儒家文化,适应了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其选择的格义策略也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应成为典籍外译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黄瑜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4,(23):81-82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李照国《黄帝内经》译本进行了评析。从译者所处的翻译环境、译者对自身的适应,以及对出版商与发起人的适应,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了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做的适应性选择,说明了李译本成功的原因在于译者对其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及译者在翻译时所做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辜鸿铭所译《论语》进行评析,揭示出辜鸿铭在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下是如何进行适应与选择,并体现译者在翻译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