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在科技文献中经常看到,有些量名称中含有“常量”,有些又含有“常数”。请问其中有规律可循吗?答:有一定规律可循。可分以下3种情况。1.一个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普适常量或普适常数。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均含有“常量”或“常数”。例如引力常量G、里德伯常量R∞、普郎克常量h,阿伏加德罗常数L、法拉第常数F、玻耳兹曼常数k等。2.一特定物质的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物质常量。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中含有“常量”这一术语。例如某特定核素的衰变常量λ。3.仅在特定条件下保持值不…  相似文献   

2.
问从《编辑学报》上经常可以看到“2万1000册”“1万3500余家”一类表示,请问这类表示在科技书刊中允许吗?有什么依据?答允许。在科技书刊中对于带法定计量单位的量值也可以表示成这种形式,如“20万3300t”。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说:“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这一说法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它否定了在科技书刊中用‘万’‘亿’来表示数值和量值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国家计量局(84)量制字1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规定:“亿(108)、万(104)等是我国习惯用的数词,仍可使…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书刊中,“含量”被当作量名称使用的情形频频可见,但细加推敲,却是问题多多。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也很不确切。例如:在商品包装上,含量常指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科技书刊中,含量包括了定量描述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摩尔分数等。不管什么量,都称之为含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科技编辑对“含量”应分清情况,区别处理:1.定性地描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多少时,可以用含量。例如:“这种食品的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2.当含量用于定量描述时,应根据其具体所指,改为标准化的量名称。例如:“CO2的含量为25%…  相似文献   

4.
芸芸 《阅读》2023,(Z2):60-63
<正>兔子在民间象征着吉祥、智慧和谨慎,“玉兔呈祥”的说法一直深入人心。“玉兔呈祥”起源于“遇兔呈祥”。时值中国的生肖兔年,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中外名家笔下的可爱的小兔子吧。中国古籍《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月中有桂树,玉兔是月中仙童。因此,兔子、桂花树常成为中国艺术家们的表现对象。《蟾(chán)宫月兔图》便是这样一幅作品,它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天上月宫,是明代画家陶成的代表作。画作中,  相似文献   

5.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未作明确定义。为正确领会和遵守《避碰规则》,本文试就这3个术语的含义和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序号学具名称 教学基本要求及应用的材料或器具教学基本要求材料或器具数量 备 注五年制小学1一年级数学学具部分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掌握 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单位“ -”和“ +”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 10 0以内的数。掌握10 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 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 10 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认识符号“ =”“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计数材料 1套计数棒 1套学习百以内数位操作材料 1套百数表 1套0~ 2 0数…  相似文献   

7.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借用文学理论的说法,叫做主题或主题思想。也有叫做主旨、要旨的。在古代大多简称为一个“意”字。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这说明了写文章首要立意的重要性。文学上有这样的典型例子:汉代司马相如写了篇《大人赋》,本意是劝  相似文献   

8.
再GB3102.8-93中,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是同一个量名称的2种称谓,使用中可以互换,其法定单位为mol/m3或mol/L。这就表明,只有物质的量浓度才可以用浓度替换,其他的量名称都不得称为浓度。然而,在科技书刊中,滥用浓度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HCL的浓度为0.5Kg/m3;Ca的浓度为0.20;H2的浓度为0.05%;O2的浓度为3×1018L-3。这里的4个“浓度”都属于滥用,没能使用各自规范的量名称。他们的正确表述分别为:HCl的质量浓度为0.5Kg/m3,或ρ(HCl)=0.5Kg/m3;Ca的质量分数为0.20,或ω(Ca)=20%;H2的体积分数为0.05%,或φ(H2)=5×10-4;O2的分子浓度为…  相似文献   

9.
“玄”,《说文》释之曰:“幽远也,象幽。”引伸为奥妙、微妙、深奥难识。(美)秦维聪《李耳道德补正》云:“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象”,指现象、表象、或谓象征。《周易》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  相似文献   

10.
或问曰:为何《诗经》中关于马的说法有五十多种,而现代汉语只有一个“马”字?让我们先来看看《诗经》中关于马的称谓到底有多少.通检《诗经》三百零五篇,从马的字共出现四十六个.加上重现者,确为五十多个.以下按其作用分别说明.一、表毛色者:  相似文献   

11.
许多书都把《世说新语·汰侈》篇“使黄门交斩美人”中的“黄门交”作一个词来解释,说“黄门交,即黄门校,侍者之称”。历史上“黄门”曾为官名或官署名,旧有黄门令、中黄门、黄门侍郎、黄门监、黄门省等名称,未见有“黄门校”这个官名。《世说新语·汰侈》篇里的“黄门”是指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北宋澶州治所初治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德胜寨南城,后因黄河涨溢决口,州城为河水冲圮,遂北移治所于今濮阳县城所在地。关于澶州治所北移的时间,《读史方舆纪要》有三种说法。该书卷16开州》条谓:“(澶州)亦曰澶渊郡,镇宁军节度,熙宁九年移于今治。”同卷《濮阳废县》条则云:“熙宁四年河决澶渊,因改置澶州,移濮阳县为州治。”而同卷《德胜城》条又说:“熙宁十年城圯于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阳县为州治。”《读史方舆纪要》在同书同卷之中,关于澶州北移事竟有三种不同说法,粗疏之甚,显而易见。究竟那一种说法符合史实,尚…  相似文献   

14.
关于疑问句尾的“为”字,前人注疏就有不同说法.后来各家多以语气词为是,唯《马氏文通》解作动词,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也疑为动词.而较早专论“为”是动词的,应该提到还有马志明的《论古代汉语中“为”不能作语气词》一文(1).自从《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六期刊出朱运申《关于疑问句尾的“为”》一文后,引起诸多争议.大家切磋琢磨,钩深致远,对“为”字有了较为深入的研讨(2).读以上诸文,颇有启迪,受益非浅.现搜补数端,不过附赘悬疣之为.其中纰缪,愿得达者教正.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书”是指作为一种文体而言的信札。“书”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笺、简、柬、撅、胰、苔、札、帖、移、刀笔、尺续、尺书、短书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又有着细微的差别:官信叫“段”,又称“移”;家信叫“柬”,又称“徽。写在竹上的叫“简”,写在帛上的叫师G”,写在木上的叫村L”。杜预《春秋序》说:“大事书于策,小事简续而已。”“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古代供题认或书函之用,所以信札也称“笺”。在毛笔发明之前,用刀代替书写工具,所以书信又称代为“刀笔”。宋代黄庭坚、杨忆就把他们所著的书札称为“刀笔”…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的许多资料上都有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都说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怎样描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17.
介绍、评论有关《猎户》一文主题的新旧说法,以为旧说“有人为拔高之嫌”,新说“则有以偏概全之弊”。最后指出《猎户》的主题应该是:赞扬了历代相传的敢于打猎和善于打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的《徕民》篇有这样一段意思,即本篇的作者向秦王献策说,只要秦国用免租免役和给以田宅的办法招徕韩、赵、魏的人民,那末,“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在看到的一些《商君书》注释本中,对于这个“山东”的注释,都欠妥当。一般的注释,都认为这里的“山东”是指殽山以东或华山以东。这两种注释,前一种,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对的,但没有说明其政治意义,后一种,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不正确的。战国时期的“山东”,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殽山以东的地方;其二,是对主张  相似文献   

19.
对“尚左”、“尚右”的解释,历来说法纷纭.中学教材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句中“虚左”的解释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而《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句中“闾n左”的解释是:“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是用来指贫苦人民”《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右”的解释是:“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汉魏以后称世家大族为“右姓”,古时称重要职位为“右职”、称有声望的大族为“右族”.“右望”、也是以右为尊.看来,对“左”、“右”孰为上,解释确乎不一.那么,“尚左”“尚右”究竟如何分辨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处理一些船舶碰撞海事的过程中,在一些学者所发表的论文里,对什么是“互见”,什么是“能见度不良”,以及“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近距离内发现来船究竟应执行什么样的规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此,笔者认为是由于《规则》条款未能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充分的解释而引起的。本文根据“海员通常做法”、海上避让的实践以及海事法庭的判案惯例,对“互见”与“能见度不良”应如何予以正确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对有关条款的适用范围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同对,本文还就《规则》第3条第11款、12款及第二章“驾驶与航行规则”中的有关条款,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