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直觉使道德主体能够洞察道德信仰的本质和内涵,形成统一、稳定、持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坚定对道德价值理想、目标和规范的信奉。道德直觉的整体性造就了道德信仰的完整性,瞬间决定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直接性,“非逻辑性”暗合了道德信仰的本质性要求,无意识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超越性。奠定道德信仰的基础、提供道德信仰的方法、坚定道德信仰的理想性是道德直觉促进道德信仰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的内心信奉与崇仰,其通过把握道德目标、整合道德规范、督导道德实践来铸造人的最高道德价值理想和最高道德人格。道德信仰意蕴深刻,学界虽对其有过阐述,但其真正定论尚未形成。笔者结合各位学者观点,从道德信仰的结构性要素、道德信仰的根本特性及价值导向等方面对其意蕴从新探讨。此外,通过对道德的终极至善性、道德信仰的整合性及道德信仰主体内需性的理性把握进一步探析道德信仰之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当前中国民众道德信仰有所衰落的社会转型时期,儒家道德的信仰化彰显了自身的当代价值,成为我国当代道德信仰建设的可贵思想资源。因此,挖掘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内涵,对承接传统道德文化、清除道德信仰危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善恶报应在道德信仰确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道德知识的真理性,为确立道德信仰提供了认知前提;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统一,代表着伦理秩序和伦理权威,为道德信仰确立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其他道德信仰确立方式与善恶报应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相通性。虽然在道德信仰上决定论是贫困的,但是,善恶报应的实现将有助于道德信仰的确立和道德的履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信仰,植根于现代性的世俗信仰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信仰危机的世界历史图景之中。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的社会、理论资源,使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区别和超越于现代的西方“道德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信仰,就必须了解中国和西方道德信仰传统的差异性,以便在相互借鉴中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中国和西方传统道德信仰的侧重点、道德信仰追求的境界、解决人我道德矛盾的方式和要求以及信仰道德的目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有长短。扬长避短是伦理研究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一种终极的关切态度,是人对现有世界的内在超越,是一种主观确信态度,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和指导,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永恒方式。道德是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人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信仰是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内在规则;信仰为道德提供本体论的依据;信仰推进道德的演进和发展;信仰赋予道德以力量;信仰支持道德主体对于道德追求的坚毅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国家需要信仰,信仰是成“人”之基、立国之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青少年的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科学信仰的迷失和主导信仰的动摇。走出信仰的危机.必须重塑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回归生活;在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仰教育真正成为主体的理性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13.
官德失范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其主要表现是摈弃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政活动中贪图私利和片面追求个人发展。匡正官德已经成为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官德建设,匡正失范官德不但需要依靠制度和监督的约束,而且需要运用政治信念的内化力量,通过官员的道德践履来弘扬共产党人的官德。  相似文献   

14.
在《拉摩的侄儿》这部小说中,狄德罗通过对拉摩的侄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对启蒙伦理的反思。狄德罗虽然反对“拉摩的侄儿”的处世原则,但又无法有力地反驳他,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局限以及狄德罗能够意识这种局限但又无法克服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是对时代特质的折射和反映。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传统道德与人生价值、集体主义与社会生活、学习观念与职业道德、金钱观念与网络道德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深化相关研究并指导实践开展,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依据和方向。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日益模糊,非道德主义有抬头之势,且出现了信仰冲突或危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这种诚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经济和道德运行机制来看,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与道德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就需要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化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对道德的崇信,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的特殊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民大众利益基础、道德对个体与社会所具有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意义是道德得以被人们所信仰的深刻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们的信念,促进从教信心,以师魂作为教师的价值取向,以典型带动全体,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从政道德的言论越来越少,从政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使人们感到了从政道德的危机。强化行政官员的从政道德建设,使行政官员在无论有无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都恪守自己的从政理念,则是行政官员从政道德建设的理想目标。有鉴于此,该文将对中国行政官员从政道德的伦理问题作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