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81-F0003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11年11月24-25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承办。广东省地质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2.
地学人才的培养在地质资源"走出去"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比并借鉴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地质资源"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德国美因茨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对比了中德大学在地学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是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输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以创新为驱动,构建政策导向、体制改革、模式创新、协同发展和持续改进的顶层设计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强调树立“地质过程—力学机理—工程技术”“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科创训练”的教育教学实践途径。改革实践可作为交通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工作与地质人才之“互动共存”关系 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以培养地质人才为起点,成效明显;今后地质工作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一代代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且阐述了我国地学人才培养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还就推动新时期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科学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地质教育、培养更多地质人才?我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构建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达标制”为突破口,培养更多的高等地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对地学文化进行新的定义,强调地学文化与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述了社会地质与地学文化的同源性、耦合性,以及社会地质与地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社会地质是地学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本科生大学期间开设的第一门野外专业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大一新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及后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挖掘野外实习路线中的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地学思维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论述了煤炭地学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提出了“立足于煤炭、服务于煤炭”的教育思想,指出重视“矿井地质”专业方向的建设是实践上述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OBE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为我国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OBE理念为指引,构建“闭环”的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其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流程,可以为地质类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为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策略指引。  相似文献   

11.
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是实践性较强,但又需要有扎实理论支撑的专业,在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探索适合矿山地质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矿山地质专业特征,探索和实践了符合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矿山地质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及借鉴国外高校地质工程培养模式经验,提出一种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析、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及年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教育》2011,(1):107-F0003
全国政协委员孟宪来、蔡克勤、王训练在2011年“两会”召开前,深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就高校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提交“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政协提案做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14.
自然美育是美育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积极拥抱自然美育思想,对引发美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全面加强高校美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配合本科生修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之后而设立的野外实践性课程,是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的自然美育发展路径,结合我校野外地质实习特色,将自然审美教育与野外实习学习相融合,共同掀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的新局面,为实现这一伟大愿景注入崭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成都理工大学针对新时期资源环境问题对地学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提出并实践了"通专结合,三提一塑"的地学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构建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塑造了学生的优秀品格和人格魅力。构建"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封闭性、非国际性为开放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国际交流与竞争的能力,为地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师生从2003-2008年连续6年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进行地质跨国实习,多年的跨国实习表明:本科生跨国地质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地学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作需求视角下的地质高等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当前地质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即加强地质类院校办学条件建设,加强地学高等教育学科及专业建设,加强地学中等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地学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地学人才综合集成能力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8.
(题目后面括弧内为期数,页码)学习《决定》共谋发展“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座谈会”会议纪要(2,1)贯彻落实《决定》共商改革大计——“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座谈会”发言辑录(2,3)《决定》表达了地质工作者的心声翟裕生(2,5)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地质人才培养孟宪来(4,1)《决定》赐良机创新铸辉煌赵鹏大(4,4)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会议纪要(4,8)地质工作需求视角下的地质高等教育思考赵奇等(4,10)新世纪油气工业的发展与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使命庞雄奇(…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6年4月27-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座谈会”。与会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多层面、多视角地共商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等地质类本科专业设置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设立跨理、工两大类学科 的综合性专业——“地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建议,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