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雪域高原上,我军接连取得了昌都战役、武装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现场指挥这些战役的,是"巅峰战将"张国华.  相似文献   

2.
中俄边境重镇虎头位于美丽富饶的乌苏里江畔。无论是从“二战”终结之战,还是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都可以看出它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60年前的1945年8月26日,这里以一场激战落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结束了近5年的生灵涂炭。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虎头这个中国最早看到日出的边陲小镇,这个葬送了无数年轻生命、承载了中日苏三国人民痛苦记忆的旧战场虽鲜为人知,但人们对它却不能遗忘。  相似文献   

3.
时间把新闻和历史清晰地区隔开来,同时,又把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总有一些新闻作品穿透时光的岩层,把当年稍瞬即逝的新闻凝固为永恒的历史。今天,重读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及60、70、80年代郭超人新闻作品,字里行间厚重的历史感常常使我们释卷沉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登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9,(10):I0001-I0001,I0004
2009年8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西藏学习考察,浙江日报记者黄曙林随行摄影采访.虽然公务采访繁忙,但黄曙林还是在匆匆的行程中,靠着车窗,忍住颠簸,沿途抓拍了雪域高原的多彩风情.看似信手“抓”来,却显功底深厚;纵然一刹那间,仍见百年沧桑。  相似文献   

5.
俗语有云:“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花儿朵朵又是一场年轻女孩的音乐赛事,随着完整的逐步推向高潮,这些舞台上的精灵,变得越来越韵味,越来越好看。我们时而为莫龙丹的惊艳而发呆,时而为蔡婷玉的百变而感叹,时而又被音似天籁的杨秀措带上雪域高原,李慧的歌喉刚让我们大绝耳福,代悦的突然退赛又让我们苦恼莫名,真让我们有点“满山的花儿开呀,缤纷五彩来”,总之,成长中的女孩子让人开心。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春节是温暖的。在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从南国村镇到北国边陲再到塞外草原,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再到云贵高原,广大新闻工作者背起行囊,扛起设备,下农村、进企业、走边疆、入军营、到社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2021年11月18日,新华社原副总编辑朱承修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按照朱承修生前遗愿和子女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朱承修就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后进入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在朝鲜的山洞里坚持新闻工作,曾两次立三等功,后来还在炮击金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军事报道中参与采编工作。他是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曾长期负责组织指挥政治报道、港澳台报道等。  相似文献   

8.
感谢新华社党组给予西藏分社的莫大关怀和至高荣誉,让雪域高原上的分社各族职工备受鼓舞、倍感温暖。在此,我汇报下西藏分社贯彻落实社党组要求,践行"四力"的五点体会。一、越是复杂敏感的环境,越需要提高政治能力。西藏,不仅高寒缺氧,还处在反分裂、反蚕食、反贫困的斗争一线,报道难度大,政治要求高。新华社西藏分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等重要论述,既注重用"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以及郭超人等老一辈新华人的事迹育人铸魂,又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女记者.她时刻牢记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及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青藏铁路通车、拉日铁路开工等重大新闻现场从未缺席.用手中的笔.为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今年早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20多名记者,奔赴雪域高原采访。这组以“五十年、五十人、五十个故事”为“主题词”的大型系列报道《雪域高原格桑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民族之声及中国广播网推出后,引起了听众、网友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作为该组报道的参与者,笔者在编稿之余也留下了许多思考。这里就如何在纪实类报道中发掘与重塑人物形象和大家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鲁珊  秦杰 《新闻前哨》2013,(12):34-35
当下,新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能不能生存,怎样生存,怎样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是哪一家报纸的课题,是包括报纸、电视等在内的传统媒体的行业课题,而又以报纸为著。武汉晚报"把青春留在雪域高原"系列报道,从技术处理上,恰恰是一次主动尝试,即充分而全面地运用传统媒体技巧,有意避免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远程类报  相似文献   

12.
刘毅 《新闻战线》2012,(8):65-66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实地探访"天下第一站"——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气象站,采写了《西藏安多:海拔4800米的守望》。雪域高原守望者们的故事,感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