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和结合多年研究体会的基础上,第一次向学界明确提出“射礼运动会”概念。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将中国古代体育,特别是先秦体育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从而使中国古代体育在世界体育史上占有更加凸显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刚  王俊法 《精武》2012,(17):74-75
古代射礼和传统式德在其各自的历史发展之中皆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皆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二者具有文化同源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实证方法、逻辑评价方法等,运用历史学、文化学、体育学等理论,以古代射礼和传统式德为研究对采。从军事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二者的功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赵红红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13-115,127
射礼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集射箭、礼教和娱乐于一体的弓矢竞技活动。文章着重回顾了先秦射礼研究的两方面内容:一是综述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有关射礼的原始材料及其主要论著;二是现代学者从探索射礼的起源、嬗变、发展、组织和文化等方面对先秦射礼进行的研究,最后对先秦射礼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宋史》为蓝本,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对宋朝礼射的多种文化意味有所了解。礼射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礼仪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至宋代已然具有多样功能和多重性质。通过对宋朝礼射文化的研究发现:宋朝宴射活动尤为凸显,此时的宴射特色鲜明,具有联系两国情感、加强彼此交流的重要外交作用,同时宋朝的宴射活动娱乐味道浓厚,是古代帝王进行游玩的重要项目之一。这不仅使我们对宋朝礼射文化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对现代社会射箭活动的开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仪礼·乡射礼>和<礼记·射义>为依据,探讨了礼射的由来、主要设施与过程及其体育文化价值与影响.认为"礼射"是射箭"饰之以礼乐"的全面升华,它的规模、形式与组织不逊于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在指导思想上与奥林匹克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运动方式上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程序,具有很高的体育文化价值,并对各民族体育文化和周边国家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时期 ,流行着一种以射箭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礼射”。按规定 ,射中箭靶箭数少的要依礼饮酒。因此 ,这种活动亦称“竞射”。在这类活动中出现了进行组织、准备、监督、引导、记录和宣布竞射的结果的专门人员 ,他们应该是中国较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裁判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诗经》中记载与射礼活动相关的诗句进行研究,透过这些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开展射箭活动基本情况。射礼文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射箭技能为主的竞射,主要以五射为代表;二是以整个射箭过程中贯穿的礼仪为始终,主要以射手身体姿态、射箭过程伴舞、以及对失败者的罚酒等礼节为依托。射礼文化展现了当时背景下尚武崇礼的社会之风。  相似文献   

8.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对这一源头的分析研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于“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于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控制理论的方法探析先秦射礼的社会治理行为,认为:基于权威关系、核心利益以及情感号召基础上的强制、交换、动员等社会控制要素,在从大射仪到乡射礼的社会治理路径上存在着不同的分配与行使机制。"君与"的大射仪通过意识形态的施压、推行"知识体系"和树立"模范"标杆为强制手段,以"身份"和"资本"交换贵族的"中"与"忠",结合内在动机的激励式动员,达成了表彰"国家意志"的准集权式强制型治理形态;而"君不与"后的乡射礼则是立足政策规范,以"兴贤能"的号召、塑造"社会背景"以及引导自我操控等动员形式为举措,辅之以"禄仕"和"射义"作为民众"道德"与"君子"的回馈而实现的体现"地方行动"的分权式动员型治理风格。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行动",先秦射礼践行了一种准集权式的强制型与分权式的动员型治理共生共存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本质问题似乎更多的是经济问题。以经济学委托代理、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切入点,从“控制权”的微观视角把握先秦射礼的国家政权行为,认为:先秦国家政权控制权从大射到乡射,内部代表国家权威关系的委托方(君主)、管理方(贵族)、代理方(乡绅)间存在着不同的分配与行使机制。以政权管控为目标的大射仪是委托方以“在场”对贵族施行政治“资产”调配的方式达成最终权威的一种集权型竞射形态;以终端管理为目的的乡射礼则是以委托方授权为形式,由具备实质权威的代理方对民众实施“国家在场”式管理的一种分权式竞射机制与微观治理行为。从大射到乡射,射礼践行了一种高度关联型和行政发包制共生共存的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狩猎之射到文化之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射礼的文化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对狩猎之射的文化.一方面,透视了西周将"射"转化为"国家大事"--成为天子、诸侯及贵族的政治生活,融入社会秩序的再生产的政治化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了射之新技术、新项目、新的文化意向的种种生产以及射之活动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进行历史追溯,考察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从业活动与社会地位。结果显示:先秦时期武术从业者群体活动是武术发展的源头,该时期武术与宗教、政治和军事等交叉兼容、相互渗透;原始社会的巫师是"武"文化传播者的化身,其巫术与"舞、武、医"构成一种共生关系,他们是武术从业者群体出现的文化源头;两周时期射师的职业活动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其群体的活动性质已超越武技范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先秦时期的武士是尚武精神的化身,他们在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充当重要角色,在社会变革中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3.
龙作为一种带有神力的动物,自原始社会时起,就以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被运用于玉器雕刻上。其后,龙纹又以身份地位和皇权的象征,在我们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甲骨文和金文中"龙"字的典型写法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龙纹,应  相似文献   

14.
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新发现,并以先秦时期箭靶的演变这一视角来讨论射箭文化的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认为:从先秦时期箭靶的演变来看射箭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原始射箭的巫术诅咒文化,到射箭运动中的军事实战文化;从培养射箭人才的专业技能文化,到进入射箭礼仪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商周时期,祭祀择士之射,经周公"制礼作乐"后,成为礼仪之射。射箭被创造性地赋予"竞技修德"的文化意味。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将外在社会秩序"礼",内化为君子之"德"。射礼竞赛以其"以德引争"的特点,成为君子"习礼修德"的教育手段。秦统一六国后,社会秩序由专制集权所控制,射箭转向娱乐,留存于民间"百戏"之中。先秦儒家的社会秩序关怀,左右着射箭竞赛的历史浮沉,并赋予其"射以观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个体层面,射箭竞赛成为"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道德修炼;在社会层面,射箭竞赛以"其争也君子"服务于有序和谐社会的哲学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射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箭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技能,也是民族体育最主要的项目.我国早就有了职业的射师,从传说中的后羿,到清代民间大量的"弓师傅",射师在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他们既是射艺的总结者和传播者,也应该被视为早期专业的民族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主要从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划分方法与自己的认知,把武术礼文化教学具体目标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并进行分析,提出思路,为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礼"到"戏"是我国汉代社会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以及"独尊儒术"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这一时期成为中国传统体育形成并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汉代社会价值取向确定了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内核的转向,"重文贬武"的思想造就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体现了习武者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遵守武术道德。文章通过传统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与当代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严重缺失,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传承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