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延栋教授。  相似文献   

2.
汤中立院士,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院士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该镍矿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镍矿。他通过数十年深入系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深部熔离--一期或多次贯入成矿”模式,并建立了典型小岩体铜镍矿床为代表的“深部熔离--贯入的组合成矿模式”。该理论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使我国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先后获甘肃省、国家地矿系统联合授予“祖国镍都开拓者”荣誉称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家荣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金川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国内外地球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编9部中文专著、1部译著和2部英文专著,培养了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5):F0004-F0004
裴荣富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55年,提出了“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等新概念,为在全国开展找矿提供理论基础;在国内外主持5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最高奖和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卢耀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质科技二等奖、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荣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河北省特殊贡献院士奖。  相似文献   

5.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同时积极参与争取回国斗争,1955年回国后,在沈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