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nni  Haas  Linda  Steiner  安平编 《今传媒》2010,(8):181-185
公共新闻运动在新闻学者和新闻从业者中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它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是对政府和公民、新闻机构和受众问日益扩大的分歧的回应。也就是政治选举中选民参与的下降,更普遍的说,是公民参与本地社区事务的衰退,这被视做公民普遍退出民主进程的例证。同样,  相似文献   

2.
新闻批评的心理功能,系指新闻批评对受众心理的作用,它是社会功能社会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批评有哪些心理功能呢? 首先,刺激作用。这是新闻批评对受众心理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新闻批评本身就是个刺激物。正是由于它的刺激,人才产生感觉、注意、联想、思维、判断,以及憎恨、愤怒、悲伤、同情等各种各样的情感,甚至产生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江苹 《视听纵横》2002,(3):105-10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记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目前新闻界在进行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倾向。记如何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把握,已经成为新闻批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中的常见心理.新闻报道播放或发表之后,人们对报道的主题、判断、结论,报道宣传的思想和报道的意图等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反对,态度消极、不满,这种受众内发的与传播者意愿相反的心理阻抗,就是受众的逆反心理.新闻批评常常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喜爱、支持与共鸣.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同样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陈阳 《国际新闻界》2013,(5):94-101
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异军突起,不少人认为,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就是公共新闻。本文以2010年在某省级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探讨民生新闻转型的可能性。受众或市场的力量将民生新闻推向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民生新闻衰微的种子,将会制约民生新闻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6.
数字公众对新闻表达进行的批评是一个普遍存在但研究不足的现象。本文聚焦44个批评案例,探讨引发表达批评的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引发此类批评的可能原因和媒体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发现:(一)新闻标题和微博词条是新闻表达批评的高发位置;(二)动词和名词是新闻表达批评的主要词性;(三)网民批评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对事实的“定性”不当上,并可能导致对媒体动机的怀疑;(四)网民对报道所涉及的当事人之间、报道者与报道对象和受众之间,以及事实之间的关系较为敏感;(五)网民批评形式上比较情绪化和偏激,但诉求基本合理,对新闻媒体的公正性、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发现可能给新闻媒体提供一种“镜像”,使媒体了解网民的诉求,并以此调整新闻叙述方式,规避新闻表达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的研究也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报道并不是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9.
10.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共新闻概念的界定虽未形成定论,但根据众多学者的探讨,结合我国新闻传媒在初步实践中对其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初步定义为"在报道基本事实的同时,新闻传播者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大体涵盖了公共新闻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郑一卉 《新闻界》2013,(12):77-80
公共新闻运动为美国记者打造一个新的身份——"公民身份",但此新身份并未获得美国新闻界的广泛认同。这是因为它与新闻专业主义发生了冲突。新闻专业主义仍是美国新闻业的重要内在逻辑,逾越和颠覆新闻专业主义的企图在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时下,批评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并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批评报道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披露的内容正是一些人最害怕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它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比其他类报道要大得多,这就使得一些批评报道刚刚报了开头,事情的真相还没有挖出来、事件的处理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如果批评报道发出后达到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以此为戒的目的,那么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批评报道。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可能被批评对象通过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提升与发展的未来走向——公共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党和政府执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成为媒体在新时期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关于公共事务的新闻与舆论)或许并不新鲜.但其引导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理念与传播方式却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征.也适应现代公民社会民主政冶的需求。党报历来是公共事务的主要报道者.其权威性相当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公共事务的准确报道基础之上。本文以深圳特区报的实践为案例.阐述通过开拓公共新闻改进相关报道,对于创新与强化党报权威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因为批评报道嫉恶扬善而让受众青睐。批评报道的宗旨是通过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来促进问题向积极方向转化。这样,如何增强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就成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新闻批评是新闻媒体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特别是党报作为党委的机关报,其开展的新闻批评更具影响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这一实践活动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公共新闻”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它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中,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率先走出了一条“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继公共新闻之后,公民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①随着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提出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观念的散播,在web2.0时代的中国语境下,业内外都在寻找公民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