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笔者采用“进”与“退”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做了精心的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彭国庆 《时代教育》2007,(9Z):73-73
高职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少;重视知识传授,淡化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忽略数学素质、数学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授课形式。不少人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总比少讲一点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多”与“少”并不能光从表面上看。有的表面上“多”,实际上是“少”;有的表面上“少”.而实际上却是“多”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是讲得多,学生无时间看书;学生参与少,课堂上学生练习巩固机会少;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讨论教学气氛。要彻底改变这种极为普遍而不合理的教学现象,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拥有“五权”,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高本 《物理教师》2004,25(4):11-13
当前,物理教学的弊病是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定性少、定量多,实物少、抽象多,淡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些学生常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用题海战术来消化和掌握知识,显然,这是一种舍本追末,得不偿失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知物明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侯;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数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职教类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故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职校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从“多激励少批评”、“多感悟少分析”、“多阅读少训练”三个方面对此难题加以阐述,探寻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操作能力,掌握操作技能,对智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进行创造活动重要的基本功。从中学化学教学来看,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动手能力相结合的纽带,是培养中学生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而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状况是教师做得多(演示实验),学生实践(学生实验)少;学生观看多,实际动手少;照方抓药多,亲自设计少。即使是在较少的学生实验中,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仪器、方法、步骤都是事先统一规定了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照方抓药”。为了得到已知的结果而做实验…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六多六少”问题。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韩洁 《辽宁高职学报》2004,6(6):117-118,145
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两课”教学中来。具体措施是提高“两课”教师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心学生思想实际,加强教学针对性;突出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1 学生解题“通病”的症状一是心理恐惧———一看到大题或稍难一点的题就害怕 ,心发慌 ;二是思路盲目———面对大题或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 ,半天找不到突破口 ;三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听老师讲课听得懂 ,看书上的解答也能理解 ,但要自己动手解题却感到无从下手 ,说不出个所以然 .2 学生解题“通病”的症结主要在于我们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四多四少”现象严重 :教师讲得多 ,让学生自己动手练得少 ;解题技巧强调得多 ,常规方法重视不够 ;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总结得多 ,分析题意 ,由题找方法 ,举一反三做得少 ;机械训练做得多 ,解题…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不断解决“两课”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 当前作文被学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幽灵”仍在“作崇”。其表现如下:1.重主导,轻主体,包办多,自主少;2.重形式,轻内容,理性多,情趣少;3.重虚构,轻生活.模拟多,写实少;4.重共性,轻个性,统一多,能动少;5.重结果,轻过程,指责多,肯定少。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对策 崔峦同志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  相似文献   

15.
陈长平 《中学理科》2005,(11):50-52
当前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关注自己“教”的多.而注关学生“学”的少;按原定教学设外传授的多.而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少;关心完成教学计划内容的多.而关注时间与效益者少.正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与调控,导致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学生学习效益不高.笔者经过两年的“以调控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为突破口,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苯酚》一节教学实例.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6.
魏莉 《内蒙古教育》2004,(5):19-20,43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实验教材有许多优点,以“式题”教学来说,突出了“三少三多”,即:“公式少,变化多;例题少,解法多;习题少,题型多’’的特点.这样可以改变过去抓题型、套公式机械被动的学习局面,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勇于探索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在写字时,不是少笔画,就是多笔画,更有甚者,滥用“通假字”。出现上述种种情况除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细以外,更主要的是学生没有了解汉字,没有掌握其内在规律。我总结了一套“五一”写字法,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讲解是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和法则的行为方式,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靠自己的讲解,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描述得生动有趣.侄学生乐于接受;把学生看不到的情景描绘得形象逼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把学生感到复杂的事物.分析得透彻,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