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媒体和受众注意力慢慢转向灾后生活和重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媒体应考虑如何安排报道汶川地震,选择哪些事实来报道。这样的选择应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对焦点回访的借力式报道唐家山堰塞湖、宋馨懿、背着亡妻回家的男子、北川中学……在这场关于地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为契机,突发事件报道将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成为媒体担当其社会公益责任.获得公信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报道领域。与中央级广播媒体相比较,地方广播媒体覆盖面较窄、目标听众相对集中.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要把握好“事件选择”、“核心报道主题设计”和“报道程序设置”三个环节.着力构建贴近性、服务性更强的报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区域影响力,形成差异化报道优势。  相似文献   

3.
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一次新闻大战,能像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这样,具有如此鲜明的同一性:连续一个多月,几乎全国各地的所有媒体,对准同一地点—汶川灾区;围绕同一热点—抗震救灾;遵循同一步骤—抗灾救灾进程;进行同一劳动—抗震救灾报道。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这次抗震救灾报道超越了新闻正面与负面的两极思维,开始上升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高度,把人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灾难性报道一向被认为是负面新闻报道而受到诸多限制,也使媒体一直裹足不前。但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报道却给世界展现了这样一幅图  相似文献   

7.
胡建红 《传媒》2008,(6):6-10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人都重复着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选择灾难,但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方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面对,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领域报道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8.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电视媒体以其报道的直观性和现场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鲜活的记忆。在中国电视50年之际,汶川大地震报道成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在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生命的逝去依然使我们感到忧伤,相比于物质重建的迅速进行,心灵重建更加艰难而漫长。汶川地震报道,媒体发布信息及时公开、内容全面深刻、报道手法人性化,对稳定民心、团结一致抗震救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网络媒体已登上了新闻传播的舞台。今年,无论是奥运会的宣传,还是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报道,网络新闻凭借其超强的时效性、内容的海量性、传播的互动性,在媒体大比拼中地位不断上升。在这样一个媒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电视媒体汶川地震报道为个案,分析此次报道中的成功与缺失,论述在灾难报道中,电视媒体应如何处理好情感和理性的平衡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报道令国人乃至世界媒体称赞不已,本文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传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内外的各类媒体纷纷聚焦汶川,中国的媒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迅速反应,客观而全面地报道,打了一场抗震救灾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报道,各路记者云集,报道规模空前,新闻的开放前所未有。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处置能力和媒体的良好表现赞赏有加,就连惯于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也无可指摘。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媒体在SARS事件前期报道中的集体失语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及时、透明、全方位的报道,中国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在进步之余,我们发现,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进入了比快、比多、比透明的阶段,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就可以看到有关的报道铺天盖地随之而来.这样,虽然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但大量重复的信息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和受众的恐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实实在在的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是21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罕见的现代媒体事件”。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比起灾难爆发期的轰轰烈烈,灾难恢复期是一个持续的、渐变的过程,大众媒体的角色和报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关注2009年以来,“人民网”策划的汶川地震的周年专题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新闻框架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框架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透析当前自然灾害恢复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反应机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可以提升媒体灾难报道的层次,进而促使媒体更理性、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在今后应对类似危机事件时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曲秀锦 《青年记者》2008,(12):18-19
突发事件成就媒体成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表现出来的报道形式、报道篇幅以及媒体语言上的整体进步,可以说是多年来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锻炼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面对。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领域摄影报道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成就媒体成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表现出来的报道形式、报道篇幅以及媒体语言上的整体进步,可以说是多年来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锻炼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